在中國成為耐克在全球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時,耐克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如何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在低成本的“中國制造”中,耐克如何維護“社會公民”的形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近來曝出的耐克代工廠的諸多問題,對耐克無疑是個巨大的考驗。
典型個案
員工家屬欲向耐克“要說法”
李學斌(音),亞洲最大的制帽廠之一——中山偉立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偉立)的一名普通工人,今年4月底,李學斌在工廠外意外死亡。在準備喪事的時候,李學斌的家屬發現,偉立并沒有為李學斌繳納社會保險,這也意味著,本應得到相應理賠的家屬只得到了一萬多元撫恤金。
李學斌并不是偉立的個別例子,《每日經濟新聞》經過數日調查發現,不繳納社會保險、超時加班等現象在這間大型制帽廠中存在。頗令人回味的是,偉立多年來一直是耐克的合格合同工廠。
李學斌的家屬認為,在此事上耐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年8月20日,李學斌的家屬致信耐克美國總部,但直到現在,耐克方面一直未能給予明確說法。
截至記者發稿,李學斌的家屬還在四處奔波,他們想向耐克“討個說法,不是為了錢。”
第三方機構曾指出偉立問題
“我們手上連合同都沒有。”李學斌的家屬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即便李學斌與偉立存在事實上的雇傭關系,但勞動合同卻一直在工廠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方機構先前在調查偉立的用工狀況時,就曾提出過員工未能持有勞動合同一事。但經過一年多后,這種情況還是未能得到改善。
總部設在美國的中國勞工觀察組織去年8月發布的“關于偉立紡織有限公司的報告”指出,偉立存在“勞動合同并不是廠方和員工各持有一份,而是兩份都由廠方代為保管;工人通常的工作時間為一天11個小時,一周為六天制,遇到旺季時工作時間會更加延長;工人的工資是按照計件和計時兩種計算方式來發放的,但多數工人是計件工資;工廠會為員工提供住宿條件和伙食條件,但需從員工工資里扣除一定的費用,而且員工反映伙食質量有待提高;生產現場對員工安全保護方面沒有嚴格的規定,工人在生產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等問題。
對于第三方機構和員工內部反映的種種“違規”現象,耐克方面為何從未察覺?“耐克每次派過去的審核員,也多被工廠負責人安排去娛樂、旅游去了。”據曾經向記者報料的耐克代工廠前高管表示,耐克雖然定期會檢查合同工廠的用工情況,但由于種種原因,審核員多被“蒙蔽”,他認為耐克在審核上存在“漏洞”。
現場調查
每月加班或達112小時
11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偉立公司所在地廣東省中山市三鄉鎮,一個距離孫中山的故鄉翠亨村僅有半小時車程的17萬人口的小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