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在福永街道懷德社區一養豬場查到兩桶疑似“潲水油”,并當場予以銷毀。
工人在收集“地溝油”。
中國日報網消息:“潲水油”未絕,“地溝油”又來。從餐飲店的“地溝”、“下水道”里掏出油污、油垢,然后經過簡單加工再回到市民的餐桌……3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廣東是一個餐飲大省,連日來,本報記者在珠三角各地展開多方調查采訪,揭開“地溝油”三大去向,通過何種方式流入消費者餐桌?
“地溝油”流向
1.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2.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3.養殖場(牲畜的飼料)
【記者暗訪】 “地溝油”三大流向
大部分進入化工廠
江門市江海區一家大型化工公司前,一輛滿載“地溝油”的車輛停駐。記者隨該車輛進入到化工廠,“地溝油”運到這里后,在兩個油池里經過粗加工,分離出水和殘渣后,通過輸油管進入貯油罐,然后再抽入“生物柴油反應釜”,加入酒精、硫酸等原料,經過5個小時的化學反應后,就可以變成“甲脂”,即大家熟悉的“生物柴油”,主要銷往一些工廠做動力燃料。
實際上,絕大部分“地溝油”都被收集后粗加工用于化工用途,而不是大排檔用油。大部分“地溝油”收集從業者則對目前“地溝油”回到餐桌一說予以否定,“其實加工處理后,都當作原材料賣給化工廠,其利潤比制作食用油利潤大得多,何必去冒險做這些害人勾當?只有小部分簡陋的作坊才偷偷制作食用油廉價賣給小餐廳?!?/p>
“地溝油”被養殖場收購
“地溝油”另一個流向則是養殖場。在惠州市惠城區江北東江邊的蝦村,記者僅在一個村子中便看到3~4個“地溝油”加工點。經過一番溝通,一位50多歲的老板帶著記者來到蝦村的一片果林中,進入果林才發現,在一個簡陋的屋子四周擺滿了大小七八十個油桶。
老板自稱來自安徽,在這里做了十多年了。一般每天都到養豬場和酒樓收回一噸多潲水,每個月可以收購到30噸左右的潲水。老板坦承,他們這些“地溝油”主要銷往養殖戶。他說,一般養殖場每次基本上都要一車“地溝油”?!拔疫@里基本可以保證供應,即使有時不夠用也可以就近弄到,因為我好幾個老鄉都在附近做這個”。
簡單加工后流入小餐館
上文提到的安徽老板直言,除了賣給養殖場外,經過簡單加工后的那些“地溝油”還賣給街邊大排檔以及小餐館,“他們一般一次都要到幾十斤、上百斤”。
惠州一位從事養殖的農戶私下向記者透露,很多養豬的人從酒樓收回潲水后,將油質部分賣給需要“地溝油”的人,僅他家所在的豬場一個月最少有500斤“地溝油”賣給收購商?!八麄冏觥汀睦麧櫛瑞B豬大多了,因為需求量大,我敢說大部分的工廠、公司用的都是‘潲水油’。因為花生油至少要10元/斤,兩相對比當然用‘潲水油’成本低多了?!?/p>
“地溝油”加工程序十分簡單:將收集來的“地溝油”放到大鍋中加熱,再加入某種化學原料,廢油中的殘渣和雜質就被分離出來,沉淀在鍋底,在上層相對清澈的油便是算成品“地溝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