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近日,有網友在紅網《百姓呼聲》欄目發帖,曝光長沙市房屋產權管理局網站公布的二手房成交價是“‘權威’假信息”。記者經過暗訪發現,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網上簽約成交價嚴重“縮水”,而長沙市房產局房產研究中心稱,網上公布的二手房成交價來源于合同備案價格。
暗訪:網上簽約成交價嚴重“縮水”
買賣雙方先簽訂一份合同
在長沙工作了十余年的P先生,想在長沙買套二手房落腳。在長沙新環境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相中一套130余平米的房子,與房主多次殺價后,商定以58萬元成交,一次性付清。新環境中介李小姐向P先生收取了成交額2%的中介費后,熱情地說:“放心,我會盡量把合同價報低點,幫您免點稅。”
隨后,長沙新環境中介提供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三方簽訂的合同中,約定P先生先交納1萬元定金,剩余的57萬元房款在辦理過戶時交清,“含過戶中的監管銀行托管資金”。
網上簽約價“隨口報”
在長沙市二手房交易服務中心外碰面后,李小姐說“簽約的時候能報多少到時候再說,先把合同外的錢轉賬一部分”。于是,李小姐帶著雙方,在附近的銀行將20多萬元轉賬至房主。
隨后,在長沙市二手房交易服務中心網上簽約窗口,李小姐填了一份二手房交易信息表。工作人員依照信息表聯網在電子合同中填寫了買賣雙方資料后,問道:“成交價多少?”“20萬吧!”李小姐隨口報了。P先生與房主對視了一眼。而工作人員頭也沒抬,直接錄入了。
隨后,在旁邊的中信銀行柜臺,P先生往監管專戶內存入了20萬元。剩余的房款,P先生隨后再次轉賬給房主。
“陰陽合同”非常普遍
根據現行的房地產交易稅費,個人購私房住宅契稅為1%。而從《百姓呼聲》欄目的網友來帖中可以推算出,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非常普遍:
網友“melody320”發帖稱,通過中介全權委托購買二手房,房價38.5萬,實際繳納的契稅是2700元(應繳3850元);
網友“aquila”發帖稱,花費37.9萬元購買一套二手房,經中介全權委托辦理過戶手續,繳納的契稅為2810元(應繳3790元);
網友“xiaeren”發帖稱,經中介全權委托辦理過戶手續,34.28萬的房款,實際繳納的契稅為2020元(應繳3428元);
…………
長沙市房產局:根據合同備案價格統計數據
針對網友質疑的"長沙市房產局公示的每平米2000多元的二手房'哪里有賣'?資金監管,監管的只是電子合同上的成交金額?"記者獨家采訪了長沙市房產局房產研究中心陳敦旭主任。
問:目前房產局網上公布的二手房交易價格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答:是根據二手房合同備案價格統計的。在辦產權證時,買賣雙方網上簽約有個成交價格,我們在網上公布的數據是根據這個價格計算出來的。當然,這個數據也是變動的,我們提供的統計數據僅供參考。
問:網友說房產局網站的二手房日成交統計表,有價格為0的情況,這個是怎么回事呢?
答:網上的日成交統計表,是實時的、動態的,根據當天在網上簽約的情況由程序自動計算出來的。至于“房價為0”的情況,我們隨后組織人員調查了,并沒有發現。出現這個情況,可能是當天的那幾筆成交是非轉讓行為,比如贈與、繼承等,這些交易情況,也是計入了統計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為0的數據是暫時的,價格還未及時更新,因為二手房交易網上受理、簽約也是一個過程,價格暫時未同步統計出來。
實施網上簽約和資金監管目的是規范市場
問:從2009年5月7日起,長沙市城區國有土地上已取得房屋權屬證書的二手房屋交易時,必須實行網上簽約合同,房屋交易資金實行全額監管,制定和實施這個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答:是為了規范二手房交易市場,由政府部門在交易過程中實施監督和管理,消除了買賣雙方的隔閡和擔憂,為買方和賣方提供一個放心的渠道和方式,解決雙方的資金安全和產權過戶的安全。
另外,過去曾經發生過中介公司卷款潛逃或挪用二手房交易金的情況,實施了資金監管后,能避免中介這方面的風險因素。
問:交易資金網上監管,監管的只是電子合同上的資金,合同外的交易資金呢?
答:這部分我們監管不了。我們只能監管申報價格以內的資金,做好房產局職責內的工作。房屋買賣是交易雙方的行為,房產局只是一個房屋產權登記、辦理機構和稅費的代征機構,比如契稅、增值稅等。我們還是希望市民們能照實填寫電子合同,畢竟這個合同才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問答部分根據錄音整理) 作者:言娟
來源:紅網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