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10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于5月5日落下帷幕。據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陳朝仁介紹,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和出口成交呈現恢復性增長,但未達到危機前水平。
截至5月4日,共有212個國家和地區的203996名境外采購商到會,比去年秋交會增加15827人,增長8.4%,比2007年同期下降1.3%。出口成交額為343億美元,比去年秋交會增長12.6%,比2008年同期下降10.3%。
陳朝仁說,第107屆廣交會倍受各界關注。從外部形勢看,世界經濟開始出現復蘇跡象,但復蘇基礎仍然脆弱,歐洲金融風險重新擴散,商品價格和匯率波動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種影響我國外貿出口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但是,盡管遇到困難,本屆廣交會總體運行平穩,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保持了恢復性增長態勢,圓滿完成了商務部提出的“千方百計保安全,千方百計抓成交”的中心任務,對鞏固我國外貿企穩回升勢頭,推進今年外貿“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目標的完成將產生積極作用。
據陳朝仁介紹,本屆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總體增長,但傳統市場采購商差強人意。共有212個國家和地區的203996名境外采購商到會,比去年秋交會增長8.4%。但歐盟與會采購商與去年秋交會相比下降了15.2%,日本下降4.6%,美國到會采購商增加3.8%。新興市場采購商明顯增多。亞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到會采購商人數均保持增長,與去年秋交會相比,增幅最大的是大洋洲,到會6921人,增幅為23.6%,其次是美洲,到會29206人,增長17.8%,非洲和亞洲到會16189人和117925人,分別增長17.7%和10.5%。
到會采購商人數位居前三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地區27821人;美國11274人;臺灣省9249人。老采購商到會132735人,占到會境外采購商總人數的65.1%,比去年秋交會增長8.2%;新采購商到會71261人,占到會境外采購商總人數的34.9%,比去年秋交會增長8.7%。
機電商品、輕工產品、紡織服裝分列成交商品類別前三位,占比分別為46.9%、29%和11%。主要成交商品包括家用電器、五金工具、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品、建筑及裝飾材料等。
陳朝仁特別指出,本屆廣交會參展商品創新成主流,轉型升級成為廣大出口企業的自覺行動。新產品占比超過40%,報價比傳統產品高出約20%。低碳環保產品成為亮點。具有基地、產業鏈長的企業顯示了較強的成本消化和風險抵御能力。本屆廣交會品牌展區共成交106億美元,比去年秋交會增長6.1%,占總成交額的30.9%。
電子商務網上成交活躍。廣交會官方網站累計訪問量為12024.2萬次,增長3%;電子商務網上累計意向成交額為4581萬美元,增長9.9%。
陳朝仁強調,由于世界經濟復蘇基礎還不穩固,出口運行仍存在著諸多變數,形勢遠比預期的復雜。不少出口企業擔心政策變化,加上面臨成本上漲、貿易保護加劇的壓力,接單謹慎,不敢接長單、大單,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53%。
關于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的情況,陳朝仁介紹說,本屆進口展區設標準展位613個,在第一期展出,共有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的399家境外企業參展,其中包括4個最不發達國家的8家企業。據展區門禁系統統計,共有3.7萬名境內外采購商進入進口展區觀摩和洽談,占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的35.5%。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記者 李文芳) 編輯:馬原 吳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