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如今一項被叫做手機支付的業務逐漸興起,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然而倘若有的費用付得不明不白就成了問題,近期反映市場上存在吃費手機,通過技術手段強行扣除消費者電話費的事件大量曝光,記者跟蹤調查發現,市場叫賣的部分國產手機和大量高仿機、山寨機,普遍存在吃費問題,3日出版的《新華每日電訊》為我們揭開吃費手機背后的利益鏈條。
《新華每日電訊》編輯張超:吃費手機涉及巨大利益,在利益鏈條上,生長著方案設計商、增值業務服務商、廠商、通信運營商四個主題,要想從用戶預存的話費中扣費,必須通過通訊運營商的結算平臺和話費支付系統,這意味著相關廠商必須與通訊運營商達成默契,通訊運營商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費,這就像一個杠桿一邊是手機用戶,一邊是增值業務服務商,支點就是通訊運營商,吃費手機的頑疾因何屢禁不絕?
專家認為,吃費手機現象首先暴露出我國通信消費服務監管方面的不足,對于吃費手機這樣的新生事物,現有的法律存在處理盲區,同時有關部門對手機制造的應用軟件缺乏明確規定,相應監督也比較弱。
來源:中國廣播網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