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羊城論壇》第130期在廣州舉行。本期論壇的主題是“菜籃子”工程大家談。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與市民進行現場互動。
成本高 菜價漲
“綠豆貴了,我們家端午包粽子就只好改用紅豆。” “不只菜價漲,整個物價都在上升。” 論壇一開始,市民就菜籃子價格各抒己見。據了解,廣州5月CPI同比上升4.4%,其中食品價格上升高達7.3%。“我對菜價上升已經麻木了。”一位市消委會社會監督員感慨地說,“菜貴只能少吃點,以前買兩斤,現在買一斤好了。”
市人大代表林始聯說:“市民要買便宜菜,農民想賣好價錢,這是一個社會矛盾。”就菜價上升的原因,他認為,一方面肥料和農藥價格上升推高了農產品成本;另一方面,水災令農民失收,損失慘重。林代表說:“其實賺錢最多的不是農民,而是中間的流通商。” 對此,市農業局姚玉凡強調,對于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不法分子必須嚴厲打擊。
有專家代表認為,油價上升也是菜價上漲的重要原因。據了解,廣東的蔬菜只有30%是本地菜,70%來自外地。因此,油價上升必然帶動蔬菜運輸成本的提高。此外,受惡劣天氣影響,外地蔬菜供給量也有所減少。
在場的領導和專家普遍認為,目前的菜價基本合理,也在可控范圍。并且隨著天氣好轉,菜價有望回落。
食品安全無法做到100分
“在座有多少人對食品安全是放心的呢?”主持人一連問了好幾次,現場無人舉手。一位市民說:“現在要商家憑良心真不容易,相關部門要主動抽查,對食品嚴格監管。”
東升市場的負責人表示,他們對于食品來貨都有登記,有管理人員嚴格監管,對來歷不明的食品一律拒絕,超過期限的必須下架。“我們的食品是相對安全的,出現問題的只是個別現象,市民要有信心。”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黃邦海主任解釋,隨著食品檢測水平和市民對食品要求的提高,以前合格的農產品現在會被定義為不合格。“即使發達國家也沒辦法做到100%合格,市民不要太苛刻。”
市消委會社會監督員胡先生認為食品監管存在真空狀態。他表示曾目睹私宰肉在監管人員下班后運入市場。對此,工商局代表回應,他們有追溯系統,可以通過市場內設置的攝像頭翻查記錄。
熟食是監管重點
熟食合格率為何一直偏低?華潤萬家超市的代表解釋,熟食在檢測時是合格的,但放的時間長就容易變質。所以他們是按時間段推出熟食的,平均間隔是4小時,并且要控制好溫度。
工商局代表強調,熟食是他們工商局的工作重點。據了解,目前全市有977家超市,729個市場。而工商局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員安排在熟食監管上。他提醒市民:“買熟食要去管理好的超市,不要去光顧無牌小攤販,免得投訴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