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博會陜西館的郭勁向記者介紹,經有關主管部門批準,與恐龍同時期、距今三億五千年的動物“活化石”—中國大鯢,走出山水秦嶺,亮相上海世博會陜西館。這15尾大鯢最長約1.4米,重約20多千克,生長30余年。陜西館對中國大鯢的展示,既彰顯了秦嶺日趨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展示了我省國際領先的大鯢仿生態養殖技術,更為觀展人數遙居省區市館領先的陜西館再添新亮點。
大鯢因其發聲似小兒啼,又名“娃娃魚”。近幾十年來,全球各地的大鯢生存環境因環境變化,種群數量驟減。為此大鯢被世界環保組織列為與大熊貓同級一類保護動物,我國政府也將其列為二類保護動物。十多年來,地處中國大鯢棲息地的陜西漢中市政府,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本著“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原則,積極推動和支持山區農民發展人工養殖大鯢,目前探索的仿生態養殖法,已取得初步成效:陜西漢中地區已有萬余養殖戶、規模企業三十多家,大鯢繁育數量達到百萬尾。
來源: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 (記者:盧宏艷)編輯: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