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陰魂不散。日前,有關襄樊追查“湖北遠山乳業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玉米奶的事件,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監管部門調查發現,問題玉米奶產于湖南湘潭,這批問題玉米奶是“勾兌”了今年7月剛剛東窗事發的青海“東垣奶粉”。對于源頭———青海“東垣奶粉”,記者不久前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今年7月,青海民和東垣乳品廠生產的奶粉被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500余倍,乳品安全問題再次觸痛公眾敏感的神經。
有意思的是,問題奶粉樣品在青海省質監部門,拿到的是“合格”的檢驗報告,但甘肅方面的檢測結果卻是三聚氰胺嚴重超標。從青海到甘肅,送檢結果大相徑庭,引發了人們對質監部門的質疑。幾經波折,《經濟參考報》記者對事件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陜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尹小俊表示,東垣問題奶粉事件中,企業為追逐更大的利益而違規生產和銷售是主因,同時也反映出技術監管層面上責任主體模糊的問題。如果技術監管和責任承擔不能有效捆綁,就會導致監管脫節。
從青海到甘肅送檢結果大相徑庭
案發前,青海質監的檢驗報告顯示樣品中三聚氰胺不超標。案發后,青海省海東地區質檢所、對案件偵辦取證和提起公訴的民和縣公安局與檢察院都拒絕接受采訪或稱“不好談”,對這一案件避之唯恐不及。
今年9月,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對兩個月前因涉嫌生產銷售三聚氰胺超標奶粉的4名嫌疑人做出一審宣判,民和縣東垣乳品廠的廠長劉戰峰、車間主任王海峰、職工劉西平和原料供應商周忠林分別被判處一年半至三年的有期徒刑并處以35萬至38萬元的罰金。
據調查,東垣乳品廠成立于1987年,屬全民所有制企業,廠長劉戰峰自1997年承包至今。2010年4月和6月,劉戰峰先后兩次通過周忠林從河北購進無標識和無檢測報告的奶粉,其中4月底購進35至38噸,6月份購進38噸,由職工劉西平、王海峰負責加工生產成東垣牌奶粉,銷往南昌、南京、杭州、蘇州等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一位副院長告訴記者,東垣乳品廠用第一批奶粉生產東垣牌全脂淡奶粉,經青海省海東地區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檢測所檢驗合格后,將其中10噸發往江西省一家乳業公司。這家公司收貨后進行檢驗,發現三聚氰胺超標并與東垣乳品廠聯系,兩家企業共同將3噸問題奶粉銷毀,剩余7噸被退回,運往東垣乳品廠南京辦事處庫房封存。
6月初,驚人的一幕再次上演。“劉戰峰又通過周忠林購進奶粉38噸,劉西平便將奶粉樣品送往海東地區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所。海東質監所再次出具無三聚氰胺的報告,東垣乳品廠便用其中8余噸奶粉生產東垣牌全脂淡奶粉,銷往江西南昌等地。南昌的公司檢驗后,卻發現東垣乳品廠奶粉不合格。”這名副院長說。
這一次,得到南昌方面通知的劉戰峰派劉西平將奶粉樣品送到了青海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站,但青海質監的檢驗報告還是顯示樣品中三聚氰胺不超標。
“我們考慮,劉戰峰當時還是心存疑慮的,他又派劉西平將奶粉樣品送往甘肅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據介紹,甘肅方面的檢測結果是三聚氰胺嚴重超標,并立即將有關情況上報甘肅省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劉西平也被移交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
案發后,南京市質監局對東垣乳品廠南京辦事處的東垣牌全脂淡奶粉進行了檢驗,發現24.6噸奶粉中,三聚氰胺均超標。
法院證據顯示,今年6月17日至28日期間,東垣乳品廠共向青海省海東地區質檢所送檢奶粉樣品8個批次共80余份,經檢驗,三聚氰胺“未檢出”或“不超標”,海東質檢所為產品出具檢驗“合格”的報告。同時,青海省質監站也于6月18日收到了劉西平委托檢驗的奶粉樣品,檢驗報告稱未檢出三聚氰胺,“合格”。
采訪中,一位民和法院的工作人員私下透露,就所查明的事實,這樣的判決結果“有些勉強”。而青海省海東地區質檢所、對案件偵辦取證和提起公訴的民和縣公安局與檢察院都拒絕接受采訪或稱“不好談”,對這一案件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