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9月24日在大理召開的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綜合防治會議上了解到,通過重大工程完工和原有工程合并發揮效益,全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質基本保持穩定,總體狀況趨于好轉。
云南省環保廳副廳長左伯俊介紹說,通過努力,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主要入湖污染物總體上基本得到控制,重點污染湖泊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指標穩中有降。瀘沽湖、撫仙湖地表水保持為Ⅰ水質,程海水質穩定III類水質(氟離子除外),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洱海水質在II類、III類之間波動,陽宗海水質在III類、IV類之間波動,滇池、星云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為劣V類。
左伯俊同時也表示,因受連續四年干旱少雨的影響,與2008年同期相比幾乎平均下降1米左右,減少湖容量9.87億立方米,水位下降導致部分湖泊水質指標有所下降,與2010年比較,陽宗海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升高6.90%;主要污染物總磷平均值升高5.88%,總氮平均值升高23.52%;杞麓湖高錳酸指數上升15.75%,總氮上升了6.84%,總磷上升了98.38%,水質改善形勢仍顯嚴峻。
左伯俊說,為推進九湖治理,“十二五”期間,云南將規劃建設項目295個,總投資552.74億元,截止今年7月底,已完工19項,在建113項,另有137項正開展前期工作,累計完成投資達121.34億元,占總投資的21.95%。
云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恒總結講話時說,2004年至今,洱海水質連續8年總體穩定保持在III類,2011年有5個月水質達到II類,成為全國湖泊保護的一面旗幟,被環保部推廣為“洱海保護模式”,選擇在大理召開現場會,主要是為了讓各州市實地感受大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做法,學習借鑒洱海保護的經驗。
李紀恒表示,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目標和任務明確了九湖流域在“十二五”期間要消滅劣V類水體,水質好的湖泊要確保穩定,水質差的湖泊要改善、上新的臺階,使九湖生態環境逐步走向生態健康保育的階段。其中,滇池治理要走在全國湖泊治理的前列,水環境質量要持續改善,確保國家確定目標的實現;撫仙湖、瀘沽湖要穩定保持I類水質;洱海、程海、陽宗海水質要繼續保持穩定上升,穩定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異龍湖要率先實現省政府治理目標,杞麓湖、星云湖水質要有明顯改善,提升一個水質標準等級。
李紀恒還提出湖泊治理要建立和完善四大體系,即以工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治理、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為主的湖泊污染控制體系,不讓一滴污水進入湖泊;以“四退三還”工程、湖濱濕地、湖濱生態廊道、水土保持和植樹造林為主的湖泊生態保護體系;以湖泊科研、監測、監察、宣教機制為主的湖泊環境監管體系;以領導管理體制、良性工作機制為主的湖泊環境領導責任體系。(記者 李映青 何江)
實習編輯:范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