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讓民在給農民發放獼猴桃苗。□記者湯世亮 攝

劉讓民跟農戶一起打樁。 □記者湯世亮 攝
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鄉鎮干部就會變得越發忙碌起來。不過,與往年疲于應付上面各項檢查和忙于各種聚餐吃飯不同的是,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春節前夕,我市的一些鄉鎮干部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騰出更多的時間下村給貧困人群送溫暖,指導農民做好來年春耕的準備。昨天,記者走基層來到龍勝各族自治縣瓢里鎮,實地采訪了該鎮的一位副鎮長,發現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這里的基層吹來清新之風。
1月21日上午8點多鐘,龍勝各族自治縣瓢里鎮瓢里村山間的大霧還沒有散去,樹枝、茅草上的白霜還沒化掉,瓢里鎮的副鎮長劉讓民就駕車來到瓢里村的園藝場。前兩天,鎮里把獼猴桃苗發到了農戶手中,他要到鎮里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 瓢里村園藝場,看看農戶種植果苗的情況。“我們鎮近年來搞農業結構調整升級,這個獼猴桃的種植基地能否搞成功,不僅關系到農戶將來能否增收,也關系到整個鎮的農業結構調整能否成功。”劉讓民一下車便健步向園藝場走去。
在園藝場,見場主陳定周正在打樁,劉讓民便主動上去幫忙。“我是農村出來的,這活還難不倒我。”劉讓民樂呵呵地跟陳定周開著玩笑,仔細地詢問獼猴桃的種植情況,還有些什么困難需要政府幫忙解決。“我這次來主要是了解農戶種植獼猴桃的情況,有什么技術難題需要鎮里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工作人員指導。”劉讓民告訴記者,他星期一的時候就打算過來看看,但是周一下村里去給貧困戶送溫暖,沒擠出時間來。“現在我們不用去政府找他們,他們自己都主動下來了解情況,給我們指導呢。”種植戶陳定周笑著說。
“到年底了,我們鄉鎮公務員有做不完的事情。”從園藝場下來,劉讓民又驅車趕到瓢里村委上街組的油茶種植基地,在那里,有農戶承包了300多畝山地搞油茶種植。“我要在年前把鎮里的各種植基地的情況再摸一次底,以備來年。”雖然一個上午來回奔波,但劉讓民卻顯得十分高興:“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我們鄉鎮干部應付檢查、聚餐的時間少了,我們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下村,真正地為農民做一些事情了。”
說起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的變化,劉讓民直言不諱:“最大的變化就是酒少喝了,陪上面檢查的次數少了。”他告訴記者,在中央沒有出臺八項規定之前,每年到了年終就有太多的應酬、檢查。“龍勝這邊酒文化比較濃,到了年終各村、鄉鎮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耽誤事情。”劉讓民說,現在瓢里鎮嚴禁鄉鎮公務員中午飲酒,這一規定受到他和同事的歡迎。“其實我們打心底就不愿意陪吃飯、陪喝酒,只是原來風氣不太好,作為眾多公務員中的一員,大多數時候也是迫不得已。”
嚴禁鄉鎮公務員中午飲酒不過是瓢里鎮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一個縮影。據瓢里鎮另一位姓楊的副鎮長介紹,今年年終各種聚餐也很少有了。“以前到了年終縣鄉各部門之間相互請吃飯,有時候一周下來幾乎每晚都有聚餐,浪費了錢財,也耽誤了工作時間。”該楊姓副鎮長說,上面的各項檢查也少了很多。“就拿我管的退耕還林這一工作來說,以前是區、市、縣各級主管部門都要來檢查,每次來我都要陪上一整天,現在這些檢查都沒有了,有的也是一次檢查就行了。”劉讓民說。
沒有了那么多應酬和檢查,劉讓民表示他和同事也愿意把騰出來的時間多花在為民辦實事上。“為農民多做點事情,我們心里也感覺舒服。”劉讓民話還沒說完,他的電話又響了起來,還有20戶農民沒有領到獼猴桃苗,他得趕過去把最后一批苗發下去。“以前年終忙是瞎忙,現在忙才是忙得有意義。”劉讓民說。(記者 湯世亮 通訊員 蒙柳潔)
這樣的新風值得點贊
星語
春節臨近,中央的“八項規定”給基層干部帶來什么變化?給基層作風帶來什么影響?我們在龍勝瓢里鎮欣喜地看到了這些變化與影響——— 評比檢查少了、迎來送往沒了,干部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關注民主和發展經濟社會上,干部們也發出“以前年終忙是瞎忙,現在忙才是忙得有意義”這樣的感嘆。這樣的感嘆,這樣的新風值得點贊。
過去,鄉鎮干部最怕過年,怕就怕忙于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評比,怕就怕忙于應付各種會議飯局,哪一個部門都得罪不起,哪一路“神仙”都得燒香,搞形式走過場,一天到晚累心累力不說,還“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群眾對此深惡痛絕,基層干部也對此怨聲載道。
工作好不好真正的評委是群眾,干部強不強衡量的標準是實踐。我們看到,如今在龍勝瓢里鎮,沒有了形式主義的束縛,沒有了官僚主義的做派,干部們真正把心思、時間和精力放在群眾急需解決的大事上,放在溫暖民心的大事上,放在發展經濟社會的大事上,一股執政的新風撲面而來,群眾交口稱贊,干部也覺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