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精神和深圳觀念在精神上十分契合,兩者都是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索,其最終目的都是要明確中國人當代的價值追求。
踐行廣東精神需要文化自覺
“廣東精神體制最關鍵的就是要靠大家去實踐,有關部門要教育和引導,真正落實到大家的行動上,這要有一種文化自覺。”陳金龍認為,首先要認識到廣東精神他的重要性,要正視其價值;第二,政府和企業要作為表率,要積極踐行廣東精神。我們的政府首先是誠信的政府,責任的政府,真正為民的政府,另外,企業要尊重基本的商業道德地線和市場準則,從而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最終贏得市場;第三,建設廣東精神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特別是公務員群體,知識分子群體,企業家白領階層,這是踐行廣東精神的重要群體。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要實干要創新,把廣東精神真正引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
廣東精神和深圳觀念不謀而合
“九個字的廣東精神和深圳觀念的十個條目在精神上不謀而合,形成和諧的共振。”張清指出,把深圳十大觀念分為三組,正好可以與廣東精神的三個觀念相呼應,兩者可以進行互動和共振。
他介紹,第一組“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和“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對個人修養的要求,精神上和“厚于德”比較契合;第二組是“實現市民文化權利”、“來了就是深圳人”和“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這些口號是深圳對市民、對外來人員和對世界的莊重承諾,在內涵上能夠與“誠于信”相吻合;第三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敢為天下先”和“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強調的是敢于爭先和實干,和“敏于行”在邏輯上是一致的。張清認為,廣東精神體現的是價值觀,像金字塔的塔尖,而深圳十大觀念則更為具體,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更多的貢獻和探索,是金字塔的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