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留芳》——追思粵樂大師蘇文炳((1915-2005))專題晚會將于2012年10月18日晚在廣州文化公園群眾文化廣場((中心臺))舉行。屆時,蘇文炳老師的生前好友、門下弟子及一眾學生將現場演奏蘇老師曾參與創作或二度創作的粵樂、粵曲經典作品,以表達深切的追思之情。
蘇文炳老師出生于1915年,是一位著名的粵樂、粵劇、粵曲三棲演奏大師。他9歲從師,12歲出道,初踏臺板便執鼓竹當第一掌板。曾與小明星、張月兒、佩珊、李少芳、黃佩英等名伶合作,在歌壇發展橫跨兩個世紀,親歷歌壇發展冷暖浮沉。他不僅以擊樂((掌板))享譽全行,也精通弓弦樂和彈撥樂。藝齡長達80載,被譽為“曲壇活化石”。
為了更好地宣傳廣東曲藝以及培養新人,蘇文炳老師更著有《傳統牌子小曲十八首》、《廣東粵劇、粵曲鑼鼓基礎知識》等書籍。2005年,他已九十高齡,記憶曲藝的有關陳年舊事,條理清晰、歷歷如昨,以口述方式出版了《紅塵往事》藝術,為曲藝歷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價值。
能奏會創作的蘇老先后寫出了《青年運河戰鼓響》、《慶豐收》、《廣州起義組曲》、《迎春花》等廣泛流傳的廣東音樂。
退休后的他20多年來醉心培育曲壇新人,在1980年與老一輩音樂家共同創辦“今韻樂社“并任社長,為振興粵劇粵曲藝術和省、港、澳藝術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為曲藝的傳承作出了巨大貢獻。
著名粵曲平喉演唱家何萍在出席周五((10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時,看著節目單上的蘇老舊照片,忍不住哽咽。廣東省曲藝家協會會長楊子春感嘆道:“蘇老師逝世七年,大家還是忘不了他,一直在努力要為他辦一場追思晚會,可見其不僅曲藝出色,人品更是沒話說,德藝雙馨。
“推新人很重要,但也不能忘舊人。新人要繼承的不只是藝術,還要繼承老一輩的優秀品質。”
一直致力促成此次晚會的中國曲藝家學會理事蘇惠良回憶道,當年蘇老親自坐著小三輪車到順德下鄉,輔導當地的青年曲藝人才。當年蘇老的兩個學生陸萬春和曾愛瓊將會在追思晚會上表演粵曲對唱《鍘包勉》,緬懷恩師。
談到為何直到蘇老逝世7年后才辦起一場追思晚會,蘇惠良坦言其中一個原因是經費難以募集。
廣東音樂曲藝團團長薛子亮指出近年來政府已經加大了扶持廣東曲藝、本土文化的力度,希望現在曲藝創作人才缺乏的現狀能夠有所改善。他透露在政府的支持下,明年將會舉辦全國性的廣東音樂創作大賽。廣東曲藝也走出國門,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在維也納、波蘭演出。
此前9月16日舉行的廣東省政協第九屆“四洲杯”粵港澳粵曲演唱大賽頒獎典禮,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出席典禮并為獲獎選手頒獎。“這充分顯示了政府對本土曲藝文化的重視,”楊子春說。
“廣東曲藝能夠在維也納、波蘭演出,證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廣東省文聯戲劇電影電視工作部主任梁少鋒感慨:“人們通常都聚焦在登臺表演的唱家,很少關注在背景里默默伴奏的藝術師傅。舉辦這次蘇文炳老師的追思晚會,能夠讓大家對這些幕后功臣給予更多關注、敬重和支持。”
廣東省曲藝家協會秘書長蕭小青透露,此次晚會的票價僅為5元。蘇惠良補充道:“這個票價是場地提供方定的,我們不賣門票也愿意表演這臺晚會,追憶蘇文炳老師,弘揚粵樂、粵曲、粵劇。”(記者 許靖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