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監管部門把提振股市信心寄托在機構投資者身上,似乎只要有了機構投資者就一切OK了?市場生態環境不好,機構也不會拿錢往里沖,靠他們就能提振市場信心嗎?最近媒體頻頻報道機構投資者入市,是在忽悠我們還是真正入市了?(IP:61.160.223. ★)
答:從成熟市場經驗來看,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美歐等發達國家金融管制的放松、養老體制改革以及金融投資技術的發展,投資者專業機構化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專業機構投資者不斷發展并進入資本市場,在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提高市場效率、減少市場波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國專業機構投資者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仍然存在問題。一是投資規模偏小,占股票市場的比重偏低。截至2011年底,我國股票市場中的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只有13.6%,與成熟市場50-60%的比重相比差距較大。二是結構不合理。截至2011年底,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QFII和養老金等四類專業機構投資者持有股票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分別為7.69%、3.93%、1.07%和0.92%。專業機構投資者發展不足,限制了其對上市公司治理及現金分紅制度完善方面的影響力,使得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策略往往難以獲利,只能選擇短期投機的投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市場的波動性。
證監會將繼續把促進專業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長期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作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不斷完善新股發行、退市、分紅等各項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推動形成投資者回報機制,為養老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QFII等入市創造良好的條件。截至2012年11月末,專業機構投資者有效A股賬戶數量約9.7萬戶,比2007年末增加了12%。其中,企業年金、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QFII以及證券投資基金的賬戶數量增幅均在150%以上。專業機構投資者持有已上市流通A股股數約2734億股,比2007年末的持股數量增加了164%。其中,保險機構、社保基金以及企業年金持股數量增幅達到5倍以上。在2012年1月至11月市場震蕩下調的情況下,專業機構投資者新開A股賬戶數為3522戶,同比增加了52%;持股數增加327億股,比期初增加了14%。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換手率較低,交易不頻繁,“低買高賣”的擇時特征明顯。專業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有利于改善投資者結構,引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
除了發展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外,證監會將繼續在完善體制和機制上下功夫、做實事,采取綜合措施改善市場環境,盡力打造一個健康、穩步發展的市場,給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