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一年來】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經濟界人士看全面深化改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長期研究收入分配問題的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認真閱讀報紙上刊登的全會公報。在“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幾處,他標上了重點記號。
十八大一年來,保障房建設加速、農民工子女教育難題正在破解、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推進……民生改善亮點頻出。蘇海南對記者說:“三中全會提出的‘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為下一步民生改革和改善描繪了新的藍圖。”
底線思維:確保“托底”“保底”
從今年起,上海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從每人每月430元調整為500元;杭州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450元調整為588元……
也是從今年起,城鎮一般成年人、一般中小學生兒童和不滿18周歲的非在校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280元,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75%;今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迎來“九連增”,月平均水平已接近2000元……
對一個擁有1.28億貧困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托底”“保底”“守底”尤為重要,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謀求更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重要課題。“低保標準的提高,立足保證每個中國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最低工資標準的繼續上調,保證了低工薪勞動者能夠有尊嚴地、體面地勞動。”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說。
一年來,民生領域的“底線思維”滲透在各個方面。蘇海南指出,一個時期以來,我們談論經濟問題常用到“底線思維”,即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和財政危機的底線,政策要保持短期與長期的平衡。“涉及民生領域的改革我們也要善用‘底線思維’,做好托底,保障社會的公平和正義。”他說。
“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由政府兜住底線,使社保安全網覆蓋全體人民,滿足低收入人群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
系統思維:注重“整體”“協同”
這一年,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繼續前行。今年2月,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制定的《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堅持市場調節、政府調控,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
蘇海南指出,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看,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確,財稅體制改革值得期待。“財稅涉及初次分配,更涉及二次分配,財稅體制改革有利于進一步理順政府與企業和居民的分配關系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分配關系等,對促進收入分配體制其他方面的改革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