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雙鴨山。座座拔起的高樓依稀可見這座城市的活力。新華網張晉龍攝
雙鴨山安邦河畔的高層住宅。新華網 張晉龍攝
新華網哈爾濱8月24日電(記者 張晉龍王晗)22日,經過近六個小時的長途跋涉,第七屆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的記者所乘坐的大客在淅瀝的小雨中抵達了因煤而興的“煤城”雙鴨山市。雖然旅途勞累,但一座圍繞在青山之中、街市繁華、道路整潔的北疆城市還是讓記者們眼前一亮。兩天的時間里,記者相繼走訪了雙鴨山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安邦河治理工程、以及濱水北城的建設情況,曾經的煤城早已舊貌換新顏,煤城變美城。
雙鴨山市區依山而建、三面環山,常住人口只有40多萬人。當地政府把城市發展定位由過去工礦型城市定位為綜合性山水生態型宜居城市,市區人口規模由過去的40萬人擴大為80萬人以上,市區面積由過去的45平方公里拓展為近100平方公里。棚戶區改造工程以及濱水北城的工地現場,記者發現一座座住宅以及商業寫字樓宇拔地而起。在城南棚戶區改造工程現場,依山而建的座座住宅形成特有的“梯田”,遠遠望去甚為壯觀。據統計,雙鴨山市累計建設棚改住宅178萬平方米,安置居民3.2萬戶,南市棚戶區居民已回遷近半,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了5平方米。
雙鴨山城市規模的逐漸擴大并沒有以損失生態位代價。五年來,全市累計投資15億元,完成植樹造林84萬畝,森林覆蓋率比2008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達39.7%。此外,當地還辟建了人大代表林、政協委員林、組織干部林等紀念林,軍地、警民、干群共建和諧林,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得到有效保護和全面恢復。記者漫步城市之中,林海綠濤、滿目蒼翠,讓人融入自然、心曠神怡。
雙鴨山境內有一條發源于完達山余脈的安邦河,自南向北流經市區20.5公里,被譽為雙鴨山人的“母親河”。由于長期無序開發和生產生活污染,安邦河市區段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污染和破壞,淪為河岸平房密布、河道垃圾淤塞、河水干枯臟臭的“龍須溝”。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雙鴨山市政府投資近10億元,對安邦河市區過境段河道分期進行了綜合治理。目前的安邦河水道通暢、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水量充沛。雙鴨山從治水到養水、從養水到親水,使得生態之美、人文之美、城市之美相互融合、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城水和諧、人水共生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