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研究院效果圖。

信息和通訊技術研究院效果圖。
在去年中國、芬蘭建交60周年之際正式簽約的中芬生態谷項目,今年將進入市場運作階段,開始大規模招商,并啟動部分項目建設,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初具規模。這是記者從19日舉行的中芬生態谷整體規劃開發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了解到的。
中芬生態谷是我國首個規劃建設的生態高新技術產業園,由門頭溝區政府和芬蘭艾羅·帕羅海默生態城有限公司合作設計。項目位于門頭溝區妙峰山溝域內,該溝域是全市去年確定重點建設的7條溝域之一,規劃總面積38.4平方公里,其中,生態城面積約7平方公里。生態城內分樞紐區、起步區、中心區、管理區、水區、旅游區、礦區等7大區域,不同區域之間由生態廊道相連,規劃人口1.9萬。生態城中包括9個具有地理標志意義的研發型產業園區,分別是交通研究院、生態食品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水研究學院、信息和通訊技術研究院、醫療研究院、旅游休閑研究院、循環研究院等,用以吸引國際大型公司和尖端創新公司等企業入駐,在此推廣和應用世界領先的生態、環保等尖端的科研成果。9大產業園區的市政配套設施將和當地的市政設施相結合建設。生態城內設計了獨特的內部運行體系,通過生態、生活與科學研究的緊密結合,建設一個水和能源自給自足、營養物高效循環的體系,實現一種低碳、環保、生態的綠色生活。
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中芬生態谷能源研究院項目也正式簽約。據項目負責人介紹,能源研究院將致力于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建筑設計、管理、施工技術“BIM”理念貫徹落實到中芬生態谷的建設當中。這種第三代建筑理念投入最少、生態效果最好,體現為高舒適性和低能耗、低排放。這種全新的建筑模擬系統從建模開始,把三維技術運用到建筑全過程,實現可視化設計,不但業主全程都可以看到建筑的直觀效果,而且模型的數字和實際建筑的數字都是完全一致的,施工時不會發生錯誤。當天簽約的還有中芬生態谷孔子學院項目,該學院用于培養中外企業家,預計每年招收中外學生1萬人。
據介紹,作為一個產業園區,中芬生態谷采取政企分離的方式進行運營。由政府組織成立園區管委會,負責園區的規劃設計和土地一級開發等,并為園區企業提供相關服務。而園區的經營,則由門頭溝區政府引進華商三津投資公司,共同組建項目管理公司,負責中芬生態谷的建設、招商等各項經營工作,實現市場化運作。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于麗爽)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