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西城區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隆重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在過去的一年中,政協西城區第十三屆委員會共收到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政協委員的提案370件,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341件,截至2012年底,立案的提案全部辦理完畢。
2012年是西城區十三屆政協的開局之年,在過去的一年中,區政協各界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緊緊圍繞“以更高的標準創造城市美好生活,努力建設活力、魅力、和諧新西城”的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完善區域金融產業發展政策、優化西城區產業結構、提升“天橋品牌”打造中國“百老匯”、進一步加強什剎海景區旅游開發、推進大柵欄中華老字號集聚區建設等提案。
聚焦經濟發展重點
一年來,西城區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政協委員著眼于首都功能核心區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運用提案為促進西城區經濟結構調整、重大項目引進、功能街區建設、生態旅游文化建設、中小企業發展等,盡獻“發展之策”。民革西城區委、民進西城區委、致公黨西城區委等提出的“完善區域金融產業發展政策”、“優化西城區產業結構”、“以企業創新引領產業升級,促進西城區經濟優化發展”等提案,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受到區委、區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提案所提意見、建議,積極推進結構合理、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民建西城區委、尤澤翰、賈中華、王繼東、甘力鷹等委員提出的“提升‘天橋品牌’打造中國‘百老匯’”、“豐富金融街業態”、“進一步加強什剎海景區旅游開發”、“推進大柵欄中華老字號集聚區建設”、“推動天橋地區文保擴展促進旅游業態發展”等提案,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完善功能街區業態配置的對策措施,對推動全區重點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心系文化教育熱點
為了促進西城區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龔國偉、尹國芳、王素玲等委員以及教育界委員提出了“進一步優化中小學教育資源配置”、“擴建回民幼兒園,解決回民入園難問題”、“建立殘疾人職業技術學校”、“優化教師管理機制,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等提案,提案引起西城區教委的高度重視,在工作實施中把中小學布局調整納入目標管理,使均衡發展、教育公平逐步變為現實。付廣軍、聞丹巖、莊文靜、王春來等委員提出的“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現有會館”、“利用無線通信服務擴大文化消費市場”、“扶持私人博物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等提案,有關部門進行了認真研究,制定了相應對策,著力促進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發展。
情牽民本民生難點
民生問題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圍繞看病就醫、社會保障、方便出行、宜居環境、生態建設等民本民生問題,農工黨西城區委、九三學社西城區委和趙麗、王曉敏等委員提出的“落實家庭醫生責任制”、“加強社區康復建設”、“加大政府投入加強社區急救基本建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社區診療軟實力”等提案,針對完善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措施,對于打造“健康西城”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徐典文、張春華、夏愛東等委員提出的“加快社區托老所軟硬件建設”、“探索多元化養老模式”、“提升居家老年人飲食健康水平”等提案,著眼于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民盟西城區委、賈建強、林華東提出的“改善西城區歷史文化保護區居民生活質量”、“加大文保區危舊房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老舊平房改造”等提案,也是區委、區政府2012年民生工作中需要著力解決的難點,切實促進了群眾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