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規宣
曾被認為是粵劇標志性符號的“紅船”將重現珠江,昨日舉行的廣州規委會上,粵劇紅船碼頭地塊規劃方案獲得通過,選址金融城二期的南方面粉廠舊碼頭,通過改建、新建的方式將嶺南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與作為工業文化遺產的南方面粉廠倉庫有機結合,打造廣州文化新品牌。
根據昨日通過的規劃,粵劇紅船碼頭選址金融城二期,臨江大道南側,原南方面粉廠碼頭用地,初步選址用地面積約35300平方米。建筑限高由24米調整為新建建筑限高15米,其余保留現狀建筑高度不變。
本次選址的南方面粉廠是工業文化遺產,其造型獨特的筒倉已經成為珠江邊的標志性建筑。而紅船碼頭的建設并不會拆除這些工業文化遺產,而是進行改造和活化利用。據悉,粵劇紅船碼頭和配套設施的功能主要包括表演展示、排練制作、游客服務、辦公生活等四大類。
規委會上,有委員提出,過去的紅船是珠三角地區粵劇演員居住、演出的基地,并不是在船上表演,現在陸地上有4000多平方米的演出場地,估計未來經營會有困難。還有委員表示,金融城的這一選址進深只有50米,太窄,而且還有面粉廠原來的傳送帶遮擋,不利于觀眾露天觀看粵劇,可以考慮選址地方更大的大沙頭碼頭。
對此,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是經過多輪篩選后確定南方面粉廠碼頭的,此前也對大沙頭方案進行過討論。該負責人還說:“紅船上并不演出完整粵劇,只是講述舞臺后的故事,是全中國還沒有的創新表演形式,會給廣州旅游劇場和粵劇事業帶來新的東西,將工業遺產保護和非遺保護很好地結合?!?/p>
市規委會主任、市長陳建華要求,對于工業遺跡要盡可能地保護和利用,而且要在碼頭設立公交,保證紅船的游客和水巴乘客可以做到零換乘。同時嚴格控制碼頭建設量,“能小盡量小,不一定要搞那么大的規模。北部新建筑的高度和體量、形狀等要嚴格控制,避免喧賓奪主,能夠往地下走的盡量走。”
何為粵劇紅船?明末清初,粵劇繁盛時期,藝人以特制的紅船作為交通工具,游走四鄉,泊岸演出。那時,紅船班成為粵劇生存的主要形態,粵劇藝人亦自稱“紅船弟子”。
粵劇紅船項目被列入去年7月制定的《廣州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總體工作方案》的十大重點項目之一。
根據此前消息,粵劇紅船將在今年下水與游客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