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東省委宣傳部、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人民網共同舉辦“嶺南攻堅進行時——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談”,邀請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等6位全國人大代表,通過“面對面”訪談,深入挖掘廣東全省及相關地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
文/廣州日報記者于夢江、蟻暢、賀涵甫、林洪浩、劉藝明、楊洋 通訊員穗府信
準確把握
“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
陳建華昨接受人民網專訪
南沙新區要學習港澳融合周邊面向全球
昨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應邀赴人民網直播室,參加由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聯合人民網舉辦的“強國論壇:嶺南進行時——廣東省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談”活動,圍繞廣州商業之都、海上絲綢之路、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南沙新區建設等話題接受了人民網記者專訪。
“商業之都”
是廣州最靚麗的名片
問:在您眼中,廣州有哪些靚麗的名片?
陳建華:廣州有很多靚麗的名片,但最突出、最耀眼的,我認為是國家或者華南地區的商業之都。廣州自秦代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憑借濱海港口城市的優勢,對外貿易和商業經濟發達。其次,廣州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廣州將中原文化和當地文化以及海外傳入的海洋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里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第三,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在我國沿海港口城市里,廣州是唯一兩千多年來沒有關閉過的國際大港。第四,廣州是中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
建設交通樞紐中心
加深對外交流合作
問: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廣州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有什么優勢?
陳建華:首先廣州有區域優勢。廣州一直以來是國際大港,去年廣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在全球排第五位,集裝箱貨運量排第八位。第二,廣州的機場吞吐量去年達到5500萬人次,是國內三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廣州還是高鐵樞紐站、鐵路樞紐站、高速公路樞紐中心等。廣州是一個有著龐大客流和物流的中心城市,具有建設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基礎條件。第三,人員往來密切。廣州是華僑走出國門的主要港口,廣府人在海外有著非常廣泛的分布。
問: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廣州是怎么構想的?
陳建華: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快南沙港和白云機場的建設,擴大海港、空港的吞吐能力。另一方面,要通過高鐵、鐵路、高速公路等的建設,加大與周邊地區的交通聯系,形成更加強大的交通樞紐中心。
在加強與東盟、南亞、非洲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交往上,一是要建立港口方面的聯盟。除了建立珠三角地區本身的港口聯盟,對于斯里蘭卡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城市,積極結成親密的姐妹港口關系。同時還要開展機場等方面的合作。二是擴大對外投資。廣州每年引進外資大約是50多億美元,而去年對外投資已經接近40億美元,而且仍在高速增長。我們相信在未來幾年內,廣州的對外投資額度將與引進外資額度達到平衡,甚至大于引進外資。我們將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進行更多的經貿合作。三是謀劃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對外合作。
突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
建設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
問:對于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和南沙新區,廣州是如何定位的?發展目標是怎樣的?
陳建華:廣東自貿區中,南沙片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南沙片區有許多優勢。首先有兩區疊加的優勢。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位于國家級新區——南沙新區之中,而南沙新區的面積是803平方公里,面積比較大。第二,區位優越。南沙片區位于珠三角A字形的頂端,一側是東莞、深圳、香港,另一側是中山、珠海、澳門。而且這里有比較寬闊的海域和水域,是東江、北江、西江三江匯合之處。
南沙新區的發展要實現兩個融合。第一個融合,是要學習和融合香港、澳門的先進經驗,把南沙新區建設成為走向世界的合作平臺。第二個融合,是要跟周邊的佛山、東莞、中山、肇慶、清遠等市及粵東西北地區融合,加強合作交流。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面向全球。南沙新區的發展要面向全球,所以它的產業結構、發展定位與其他區域將有所不同。我們下一步計劃從交通起步,從制度創新起步,從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起步,把南沙新區的工作做好。
問:南沙片區的建設重點是什么?有什么具體措施?
陳建華:南沙片區的建設,首先要學習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經驗,學習深圳前海片區、珠海橫琴片區的經驗。特別要學習它們在機制創新、改進政府服務等方面的經驗。第二,學習港澳的一些做法。香港和澳門有多年的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經驗,尤其是有人才培養和做事規則的經驗,這些多數都可以學習借鑒。第三,要認真總結廣州37年來改革開放走過的路子,結合自身實際建設發展。
問:對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的經濟建設有何設想?
陳建華:廣州作為商業之都,最重要的是“三化”。第一,要高度的市場化,讓市場的無形之手發揮作用。第二,要堅持法治化。有人說市場經濟實際是法治經濟,這是有道理的。第三,要推進國際化。南沙片區未來建設要突出這“三化”。
問:李克強總理在年初考察廣州時,要求自貿試驗區爭創審批“特區速度”。這方面南沙片區有什么考慮?
陳建華:我們要在通關便利、貿易便利和辦事便利等方面努力,從權責清單、負面清單等方面入手,使地方做事規則與港澳、國際基本接軌,甚至更優。這是我們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之一。
問:南沙新區下一步將有什么新的舉措?
陳建華:南沙新區未來建設排第一位的還是交通。未來在南沙將規劃20條軌道交通、8條高速公路,形成與周邊地區、與港澳地區的一個小時生活圈。
深圳要變國際創客大舞臺
深圳市長許勤介紹,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圳取得了顯著成就:一是深圳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去年達到1.16萬件,占全國的48.9%;二是去年深圳的R&D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4.02%,反映了深圳全社會對研發的投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
許勤說,深圳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聯動的,用科技創新來推動產業創新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從2008年開始,深圳進行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當時就決定把互聯網產業、生物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和文化創意等作為深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謀劃。經過幾年的培育,去年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達到1.88萬億,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經超過了35%,是新興產業集聚力最強的城市。
許勤認為,創新既要注重比較大的科研院所和學校的創新,更要關注草根創新、大眾創新。去年,深圳確定把每年的6月份設為國際創客周,歡迎全球的創客到深圳來。深圳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非常具有特點的創新文化和創新氛圍,可以為這些創客提供非常好的綜合性的創新環境,“我們希望把深圳變成國際創客的大舞臺”。
激發傳統產業創新驅動發展
談及佛山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佛山市委書記劉悅倫表示,佛山要繼續走自己的創新之路,目前,佛山的傳統產業仍然占主導地位,“佛山的自主創新很重要的一條是激發傳統產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創新的積極性?!?/p>
劉悅倫說,過去兩年,佛山通過各項創新城市建設的規劃和政策以及資金的投入,來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出臺了關于佛山企業創新團隊、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和專利資助四個創新城市的配套文件,全面去鼓勵和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劉悅倫表示,在資金投入方面,政府每年投入超過20億元的財政資金,“去年實現了全市規模以上企業R&D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6%,這是很大的提升。”
此外,劉悅倫說,佛山還組織企業進行核心技術的攻關,包括在3D打印、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高強度鋁型材領域。
劉悅倫表示,佛山還將打造全產業鏈。他介紹說,佛山過去的實體經濟集中在制造業,制造業又集中在加工這段,加工能力很強,但是兩端不夠強,現在就是要做強做大研發設計端和銷售端,打造全產業鏈。
一座城市必須要有“定力”
“發展”與“環保”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還是“珠聯璧合”?昨天,惠州市委書記陳奕威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一直認為,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是并不矛盾的,但前提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陳奕威認為,經濟發展可以為生態保護奠定經濟基礎,生態保護反過來可以為發展提供動力。
“抓生態就是抓生產力,就是抓民生。同樣的道理,重視環境保護就是重視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經濟?!标愞韧硎?,即便在發展大工業、大石化的背景下,城市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態。
陳奕威表示,一座城市必須要有“定力”,“如何處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關系,體現了一個地方政府的定力,這幾年我們在處理這方面的關系有很多心得。可能剛開始的初級階段,我們是以綠水青山去換取金山銀山,這肯定是不可取的,也是教訓。后來我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堅守一種發展的模式,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實際上兩者都可以兼得。”
“我們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對生態文明的認識有了新提升,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換句話說,守住了綠水青山就可以有金山銀山。”陳奕威說。
云浮變身世界石材集散地
“云浮到今年剛好建市20年”,云浮市委書記龐國梅告訴記者,云浮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一座具備極大發展潛力的城市,“這種潛力表現在發達的交通區位優勢,這幾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現在水路、陸路、鐵路、公路的交通立體網絡日趨完善?!?/p>
“云浮素有石都和硫都之稱,我們是全國最大的石材基地之一?!饼媷方榻B。
那么,采石工業是否會影響云浮當地的環境呢?龐國梅告訴記者,實際上現在云浮不再開采石材,而是世界石材的集散地?!白铋_始是有這個資源,到后來我們注重生態保護,就不再開采了,轉而發展石材貿易?!?/p>
對于生態城市建設,龐國梅介紹,云浮注重幾方面的內涵,“一個是要建設一個城市規模和人口適度的中等城市。二是要建設山水生態城市,好山、好水、好人文,宜居、宜業、宜休閑。三是要建設交通便捷化、服務優質化、產業高端化、服務現代化的城市”。
對于傳統產業升級,龐國梅表示,要把產業品牌做大、產業鏈做優,“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也拉伸拉長這個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價值,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依托港口優勢 做強制造業
湛江擁有全國地級市中最長的海岸線,為其港口的發展帶來了天然的優勢。湛江市長王中丙表示,湛江要依托港口的優勢,在將港口做大的同時,要將制造業做大做強。此外,湛江按照生態化、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提出不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王中丙表示,湛江海岸線占我國海岸線的6.8%,占了廣東海岸線的36%,也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地級市。這次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把湛江列進海上合作的戰略支點市,對湛江來講是非常大的歷史機遇。
王中丙稱,湛江得出基本經驗:要做大港口經濟,不光是要把港口做大,更重要的是要依托港口,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包括鋼鐵、石化、紙業以及其他的制造業。
王中丙表示,目前,寶鋼項目經過三年的建設,今年9月份將進行第一期的試產,包括5050立方米的高爐、300噸的轉爐和大型的板坯連鑄機都要進入調試階段,也預示著國內最大的鋼鐵項目將建成投產。
“這個項目會展示現代鋼鐵工業發展的競爭力,也會展示綠色鋼鐵的生態環保的優勢,所以我們寄希望于這個項目的發展?!蓖踔斜硎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