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搶抓新機遇,推進粵港兩地的大合作大發展,粵港兩地政府于7月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聯合舉辦“2011粵港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這是自2006年以來,廣東省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第六次聯合主辦粵港交流會,由廣東省外經貿廳、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共同承辦。
本屆粵港交流會包括四場主要活動:開幕式暨大會,廣東省地塊招商推介會—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用地招商推介專場,廣東省經貿代表團與香港工商界對口洽談和咨詢交流活動,以及廣東“三舊”改造招商推介項目匯展的展示活動。其中,“廣東省地塊招商推介會——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用地招商推介專場”由廣東省外經貿廳、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和香港貿發局聯合舉辦,是全國首創的以地塊為對象的專項招商推介活動,旨在展示廣東“三舊”改造工作成果,推介廣東享有的“三舊”改造扶持政策,爭取利用“三舊”改造政策與項目用地,爭取更多、更優質的外資項目落戶廣東,從而在提升廣東城市形象和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為充分發揮粵港交流會平臺作用,做好援疆服務工作,本屆交流會上還特別舉辦了新疆喀什地區和圖木舒克市(香港)旅游投資環境推介會。
本屆交流會上,廣東省共挑選168個重點項目對外推介和洽談,涉及基礎設施、農業、輕工、機械、電子信息、化工醫藥、服務外包及服務業、旅游業等行業領域。另有25個前期洽談成熟的項目在大會開幕式上簽約,簽約外資總額達20.4億美元。在下午舉行的地塊招商推介活動中,廣東省共推出200多個項目合作意向,涉及地塊面積近4000公頃,涵蓋了先進制造、居住、商業、金融、科研、文化娛樂等多個產業領域,有28個項目現場簽約,涉及投資總額109億美元。
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和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分別代表兩地政府在大會作演講。招玉芳表示,“十一五”以來,粵港兩地把握國家出臺珠三角《規劃綱要》、粵港澳合作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共同編制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共同落實CEPA和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先行先試政策措施,共同推進港珠澳大橋、深圳前海等重大基礎設施和合作園區建設,使粵港合作高潮迭起、好戲連臺。2010年粵港進出口貿易額(含轉口)達4592億美元,占同期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58.5%。截至今年5月底,廣東累計引進港資企業11.3萬家,實際吸收港資1611.1億美元,占全省實際吸收外資總額的61.6%。截至今年5月底,廣東經核準累計在香港投資設立各類企業或代表處1640家,協議投資額83.9億美元,占全省協議投資總額的58.7%。兩地政府在歐美、日韓和印度等地成功聯合舉辦系列經貿活動,提高了大珠三角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招玉芳指出,“十二五”時期,廣東將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建設全球重要現代產業基地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她著重介紹了投資廣東的五大理由:一是廣東市場空間廣闊,是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橋頭堡;二是廣東產業升級條件成熟,是企業搶占新興產業和高端行業的明智選擇;三是廣東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四是廣東具有開展貿易的重要優勢,為企業打通國內外市場提供了巨大便利;五是粵港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為企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平臺。招玉芳表示,廣東愿意與香港工商界及廣大投資者一道,在互惠互利的原則下,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實現更高層次上的互利共贏。
曾俊華介紹說,“十二五”規劃首次將關于香港、澳門的內容單獨成章,將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合作,凸顯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定位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次,這是香港參與國家五年規劃的一個重大突破。會上,他呼吁香港企業深入了解廣東投資環境,拓展新的商機,為粵港兩地加快發展轉型升級做出貢獻。
來源:中國日報廣東記者站(通訊員 熊海濤)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