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長寒假”來了,高校師生怎么過
廣西新聞網(wǎng)-南國早報記者 劉瓊
“中央戲劇學院寒假居然有60天!”最近,隨著全國各大高校的寒假時間表出爐,“最長寒假”成為熱門話題。南寧各大高校寒假普遍在40天以上,大多比往年多了十幾天。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以往“暑假打工、寒假探親”,這個多數(shù)學生選擇的假期規(guī)劃模式在這個寒假發(fā)生了變化,究竟該怎樣利用超長寒假,師生們開始重新打算
現(xiàn)象 寒假計劃以玩樂為主
當其他高校的同學還在專心備戰(zhàn)期末考試時,桂林理工大學土木專業(yè)的陳同學,已經(jīng)坐在南寧的公交車上去找同學玩了。1月8日~3月8日,兩個月土豪級長假令人羨煞不已,不過陳同學在興奮之余似乎沒有特別的計劃,“先玩夠了再找找實習或兼職機會”,假期邊走邊看的閑適心情很是輕松。
“沒什么特別的計劃,就是各種吃,各種玩,各種同學計劃。”廣西民族大學通信工程專業(yè)劉同學笑著說,她聽說班里同學的假期安排,農(nóng)村學生更多是幫助家里砍甘蔗、做家務,城市同學主要就是同學聚會、走親訪友。
記者近日采訪區(qū)內(nèi)8所高校約20名同學發(fā)現(xiàn),玩樂、旅游,幾乎是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度假方式。不過,也有一些學生早早就有了自己的假期規(guī)劃。
個案一:旅行致青春
廣西大學商學院的馮同學來自玉林,從來沒有見過雪。這個充實的長假讓她著實興奮了一把,她和幾名高中同學相約,春節(jié)前去哈爾濱看雪,春節(jié)后好好練車,爭取在大學畢業(yè)工作前拿下駕照。
小馮告訴記者,以前寒假時間短,大多數(shù)人為了春節(jié)和父母團聚,一般都不外出旅游。而今年寒假距離春節(jié)之間有近一個月時間,而她剛好有個高中同學在哈爾濱讀大學,她們幾個高中同學相約在哈爾濱旅游后,再一起回老家過年。
個案二:持續(xù)充電“備戰(zhàn)”
早起晨讀練英語,白天泡自習室,晚上運動鍛煉,廣西民族大學物流管理專業(yè)學生小楊寒假里每天學習安排雷打不動。準備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就出國留學的他,決定利用寒假報一個英語補習班,然后參加下學期的托福考試。
“一開始知道寒假特別長挺興奮的,本來想跟同學好好去游玩一下,可后來一想放假時間長了,明年開學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就短了,好好看書學習的時間不多了。”小楊說,一直以來出國留學是他的夢想,大學期間的寒暑假,他基本都是在各種培訓班中度過的。也許是習慣了這種進度,感覺寒假不做點事情很可惜。
個案三:打工掙生活費
來自湖北農(nóng)村家庭的廣西財經(jīng)學院大三學生小吳,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大多都是自己靠打工掙來的。這個寒假他決定先打工,臨近春節(jié),再回家看望父母。
日前,小吳已經(jīng)找到了一份在飯店打工的工作,每天從上午10時到晚上10時,一個月下來能掙個兩三千元。為了節(jié)約往返于學校和飯店之間的時間,他索性搬進了飯店的員工宿舍一起生活。“打工雖然辛苦,但是想著能減輕家里負擔,也挺有勁的”。
煩惱 假越長,“綜合癥”越難消告別科研和教學的雙重壓力,大多數(shù)高校老師對這個長假拍手稱贊。“外界都羨慕高校老師很輕松,其實大家無法理解一種科研的無形壓力。”一名高校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這個長假可以讓老師們暫時放下教學任務,研究學術游刃有余。
“最長寒假”還有煩惱?的確,在廣西某高校做行政管理的陳老師,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為長假而發(fā)愁了,“每次長假一過,起碼要一兩個星期才能找回工作感覺”。他擔心,假期越長,“假期綜合癥”的感覺越明顯。理性地說,寒假從春節(jié)到元宵就比較合適了。
陳老師解釋,他們做行政工作,平時上班早上6時多就要起床,8時準時上班。休假模式一開啟,必然生活作息全打亂,常常是熬夜到凌晨2、3點,中午才起床。而開學后,做行政的不像教學崗老師有硬性上課任務,需要慢慢規(guī)劃才能找到工作狀態(tài),假期越長越是明顯。
“寒假拉長,意味著暑假的時間就會變短。”面對網(wǎng)絡上瘋轉(zhuǎn)的超長寒假排行榜,不少同學冷靜地說:“教學周每個學校都差不多,其實每年的假期加起來也是差不多長。“超長寒假”過后,勢必迎來“最短暑假”。
建議 不妨做些“沒用”的事只身一人從南寧騎摩托車去西藏的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孫存昌,是朋友眼中愛學會玩的人。他認為,教育應該是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結合,學生不妨趁著寒假,做些平時書本學習以外“沒用”的事。
說到具體假期計劃時,孫存昌還是首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他建議,熱愛運動的學生,可以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以騎行的方式走進廣西山區(qū)或海邊。在行走中開拓視野,學習在社會上如何與人打交道。
或者,學生可以尋找一些公益活動機會,或者嘗試社會實踐。孫存昌舉例說,上海交大畢業(yè)生雷闖,為了驗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對乙肝“解禁”是否真正奏效,用首張食品衛(wèi)生類健康證明,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群體爭取到公平的就業(yè)機會;又如,為貧困山區(qū)中小學生提供資助的全國性公益活動“麥田計劃”,在廣西也有分支機構,學生也可以聯(lián)系這類公益組織。
此外,打工兼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孫存昌說,他高考后曾經(jīng)在北京的一家餛飩店刷盤子。一個窮學生大熱天圍著火爐包餛飩,蒸桑拿般的酸甜苦辣的體驗,至今回憶起來都是豐富人生的閱歷。
不過,孫存昌提醒學生,部分專業(yè)學生寒假是要寫論文的。學生做社會實踐時或游玩的前提,必須是完成學業(yè)任務。他建議學生先用一個星期完成學業(yè)任務,再身心放松地去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