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不任性 60年冷“大寒”多
有最暖就有最冷,這就是大自然保持平衡的態度。
根據南寧市氣象臺提供的《南寧吳圩氣象站(國家基準站)近60年大寒節氣日平均氣溫變化圖》顯示,大寒節氣的氣溫是呈波動形態,其中偏冷年份(32年)稍多于偏暖年份(24年),但沒有明顯的周期性。
且根據大寒節氣當天的日平均氣溫,60年來的歷史平均值為12.6℃,而近30年的平均氣溫為11.9℃,則表明了大寒當天的氣溫的氣候趨勢其實是在變冷的。小寒到大寒節氣前后,冷空氣勢力是一年當中最強最頻繁的,因此偏冷年份稍多于偏暖年份是常態而非任性。
黃莉告訴我們,造成偏冷或偏暖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與大寒節氣當天有無冷空氣影響有關,如果有冷空氣影響到南寧,通常氣溫會偏低;相反的話,南寧就受暖氣團控制,氣溫就會偏高。
一月不見冷 好比三月陽春今年1月已經過了三分之二,進入一月以來,冷空氣進攻頻率及強度都比較弱,氣象專家根據氣象數據資料判斷,預計南寧的1月份同比氣溫偏高已成定局。由于冷空氣不強,空氣也比較干,盡管早上溫度比較低,但太陽出來后氣溫回升比較高,加上太陽的輻射作用,所以這段時間不僅是體感比較溫暖,好比三月陽春,實際氣溫也比往年同期高。
民間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的諺語,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大寒這一天如果天氣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氣就會向后展延,來年的春分時節天氣就會十分寒冷。春分節氣是在3月下旬,難道今年的冷會冷在后面?
黃莉再次拿出專家分析的嚴密性,對比分析了南寧市吳圩氣象站近60年大寒節氣和春分節氣的相關性數據,結果是,對于南寧來說,在24年大寒節氣偏暖的年份中,有11年春分偏冷,而有13年春分是偏暖的。
看來,這句諺語對于南寧來說并不太準呢。“這是由于大多數天氣諺語是由中原地帶的百姓總結而來,因此有一定的地域適用性。”黃莉說了,天氣變化不斷,我們只能走著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