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兒童腦癱的發病率為4‰左右,醫生提醒
做到4項注意 可免生下腦癱兒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梁乾勝 實習生李秀華)1月25日,張女士早早就起床,她要趕到自治區人民醫院參加一個《如何預防小兒腦癱發生》的講座。因為她家有個6個月大的腦癱兒子,目前正在進行康復治療。為什么兒子患上了腦癱?這個病是怎么發生的?對于這些知識,張女士不是很了解,很希望在講座上得到專家的解答。
提起腦癱,很多人覺得陌生又可怕。“我兒子是早產兒,易受驚、哭鬧,但是如何患上腦癱的,我真的不知道。”張女士當初懷孕時,從來沒有想過孩子會患上腦癱。當孩子生下來后,醫生把確診消息告訴她時,她一下子真的接受不了。目前兒子正在自治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在講座上,自治區人民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劉振玲介紹,像張女士這樣帶小孩來發育門診的,每天有30-40人次,大多是來看小孩發育問題的,其中前來咨詢腦癱的家長不少。“腦性癱瘓的直接誘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在腦癱患兒中,大約有一半是早產兒,因此,早產是腦癱的主要病因。”劉振玲指出,腦癱可發生在嬰兒出生時、出生前或新生兒期。
“腦癱發病率目前呈上升趨勢。”劉振玲解釋說,隨著室內環境的弱磁物理輻射、房間裝修化學因素等對胎兒的損害,兒童腦癱發生率呈現增加的趨勢,廣西兒童腦癱的發病率為4‰左右,比全國兒童腦癱的發病率5‰要低。在我國,腦癱兒童約80%分布在鄉村、工薪階層、打工族等經濟狀況較差的家庭,因沒有時間長期陪同孩子治療或無力支付較高的康復費用,或因信息不暢、交通不便等因素,使很多患兒失去了治療機會,以致錯過矯治的關鍵期。而腦癱早期的康復治療是可以使大部分的患兒有希望獲得最佳治療效果,甚至治愈,也就是說,腦癱是可以通過早期的干預治療達到康復目的的,且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廣西很多市縣醫療機構都開始設立兒童腦癱康復治療體系。
知多點腦癱寶寶早期有哪些征兆
寶寶出生后,由于神經功能受損,經常出現易驚、易哭鬧不安、睡眠差,哺乳困難、喜歡呻吟、出現臍疝、喜歡打挺等癥狀,就是患腦癱的征兆。
寶寶為何會患上腦癱
●家族遺傳因素:家屬或直系家屬有先天遺傳病、如變性病、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家族性先天畸形、習慣性流產、死胎、死產等。
●母體因素:孕母存在高危因素,如年齡超過40歲或小于16歲,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心臟疾病、肺臟疾病、高血壓、貧血、血小板減少癥等;羊水過多或過少、妊娠早期或晚期出血;羊膜早破和感染、輔助生殖技術助孕、雙胎、多胎、嚴重妊娠嘔吐、重度巨大兒、妊娠前3個月時病毒感染、X照射、吸煙、酗酒、長期服藥等。
●出生過程高危因素:產程長、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機能不良、臍帶異常、臍帶繞頸、早產或過期產,急產或滯產,胎位不正,臀位,羊水被胎糞污染,臍帶過長或過短或被壓迫,剖宮產、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胎兒和新生兒存在高危因素:多胎、胎兒心率或節律異常,有嚴重先天畸形,先兆流產、胎兒發育障礙、極低體重兒、宮內窘迫,高位中位產鉗助產術分娩造成顱腦損傷、難產發生腦組織出血、重度窒息繼發的新生兒出生時面色蒼白或青紫,呼吸異常、低血壓、出血、新生兒驚厥、重癥黃疸、呼吸暫停、青紫發作、畸形、產傷、顱內感染、低血糖、中樞神經損傷。
如何預防腦癱
●出生前預防:避免近親結婚,對患嚴重下生殖道及泌尿道感染性疾病或接觸致畸物質(毒物、化學、放射線等)的育齡婦女應盡量避免懷孕。生育年齡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一般來說,婦女的生育年齡宜在35歲以前為好;懷孕8周之前應避免各種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皰疹病毒等。不要隨便使用藥物,尤其是四環素、呋喃類、阿司匹林及一些鎮定藥、麻醉藥,避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農藥、放射線的照射。
●預防早產:孕婦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放松心情,不要有壓力,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腹瀉;不宜進行激烈的運動。堅持做好產前檢查,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對有流產、早產史的孕婦重點監護。不吸煙、不飲酒、避免被動吸煙。妊娠晚期絕對禁止性生活。一旦出現早產跡象,應馬上臥床休息,并且取左側臥以增加子宮胎盤供血量,有條件的準媽媽應住院保胎。
●預防感染:在妊娠頭3個月宮內感染病毒,胎兒患先天畸形的發生率較高。感染越早,發生畸形機會越大,嚴重時還可使胎兒在宮內死亡、流產或早產。孕期特別是孕早期盡可能少去公共場所,不要接觸傳染病人,并注意衛生,增強身體抵抗力,以減少感染機會,從而保證腹中胎兒的安全。養寵物要預防感染。弓形蟲常通過家畜如貓、狗等傳染給人,而貓是最主要的傳染源。此外吃生的或不熟的肉也可被感染。所以孕婦應注意避免接觸貓,不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肉食,切生肉后洗手,肉類保證熟透。
●預防環境污染:要使用環保的裝修材料,不要馬上入住新裝修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