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拉電線充電十分危險
■本報記者 黃慶義 文/圖
26日,大沙田錦繡路南三巷10號一九層居民樓發生火災,著火點位于一樓,因煙筒效應導致二、三層也有不同面積燃燒,34名群眾被困各樓層,消防官兵及時救出全部被困人員。但在火災中,有7輛電動車被燒毀,火災疑為電動車充電不慎引發。
就在13天前,位于明秀路北四巷的雅閣公寓一幢十層居民樓也發生了一起因電動車充電不慎引起的火災事故。當人們日益關注電動車引發的城市交通亂象之時,電動車的另一項隱患又浮出了水面。
現場 煙鎖樓道34人被困
26日凌晨3時許,大沙田錦繡路南三巷10號一居民樓發生火災,停放在一樓充電的電動車突然起火,并往周邊蔓延,火勢越來越大,冒出滾滾濃煙。沒多久,緊挨著的7輛電動車都燃起了大火,同時因樓道煙筒效應導致二、三層也有不同面積燃燒,34名群眾被困各個樓層。
經開消防大隊接警后立即展開救援。官兵們分2組同時展開滅火救援行動:滅火組8人在一層出2支水槍控制火勢,并順勢進攻二、三層著火區域;救援組6人配齊個人防護裝備攻入建筑內,營救和疏散被困群眾。經過持續戰斗,4時08分,一、二、三層火災被徹底撲滅。滅火的同時消防官兵也組織人員內攻救人,此次行動共疏散救出34名群眾,其中有7名嬰幼兒、3名老人,2名昏迷群眾被官兵背出火場,移交120緊急送往醫院治療。
經開消防大隊一名參與救援的呂警官告訴記者,“從現場的情況來看,這場火災應該是電動車充電不慎惹的禍,具體原因還要等待進一步調查。”
昨天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樓停放電動車的地方旁邊就是上下樓唯一的樓梯。
“大家晚上給電動車充電都連著這一個插座。”附近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晚上樓道里的電動車非常壯觀,十幾輛電動車一輛挨著一輛,一個插板接一個插板,而墻上只有一個插座,完全超負荷。
“火著起來的速度非常快,十幾輛電動車沒一會兒便成了火源。這幢樓9層,住著30多人。沒過多久濃煙把整幢樓給封鎖了,樓上居民根本跑不下來,只有等待救援,想想真是后怕。”一位居民說。
調查 電動車充電存隱患
據消防部門的不完全統計,雖然因電動車引發的火災占比不大,但此類火災事故中,因過夜充電而導致起火的占很大比例。昨天下午,記者也前往民主路南2里、唐山路50號小區、衡秀里7號等十余個小區、居民樓進行走訪,發現有不少社區或居民樓在給電動車充電方面,存在嚴重的火災安全隱患。
鏡頭一 民房內徹夜充電
“我們居民樓里的電動車都是在一樓集中停放充電的。”民主路南2里一居民樓的徐先生告訴記者,房東在一樓提供插座充電,“充電通常是充一晚上,半夜不會起來去拔插頭的。”
記者在民主路上隨機采訪了10多位市民,“充一晚上不擔心電池過熱著火嗎?”面對記者的問題,有不少居民都愣了一下,表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應該沒關系吧,我的電動車充了這么多次電,也沒發生火災呀。”
市民劉先生在這一點上十分注意,“過夜不拔插頭是很危險的!現在不少電動車充電器因為質量問題或者時間過久老化,很容易發生自燃。我們家給電動車充電,在睡覺前一定會拔掉插頭!”
鏡頭二 高空拉電線充電
一根根電線歪歪斜斜從10余米高空拖到地上,部分落地插線板沒有遮擋,任憑風吹雨打……這是記者在衡秀里7號居民樓房旁看到的景象,2條電線像蜘蛛網一樣從樓上到地面,吊著的插座在空中“盤旋”,一輛電動車正在充電。據小區居民介紹,這些電線大多是3至6樓住戶拉的,幾乎完全沒有固定,有的僅僅依靠圍繞樹杈,有的直接從自家窗戶放下電線,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已有部分電線呈褪色和老化現象。
記者走訪發現,在一些修建較早的房子和無物業管理的小區,沒有修建專門停放電動車的停車棚,也沒有設置充電的地方。而電動車的電池裝卸很不方便,不少居民從樓上牽一根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十分危險。
■提醒 切忌整晚扎堆充電
消防官兵介紹,除了第一次充電外,電動車一般充電4到10個小時就可充滿。在充電器的指示燈轉成綠色后1至2小時,就應該及時拔掉電源。“大部分市民給電動車充電都不會設置定時充電,為了方便都是整晚充電,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超長時間充電,充電器內因電子元件過熱很容易導致線路過負荷短路、電池發熱,并出現火花,從而引發火災。”
消防官兵還表示,最好不要在樓道和單元門口集中充電,當多輛電動車同時充電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充電線路過載或短路。一旦發生火災,居民很難逃生。
消防官兵提醒,車主切勿擅自改裝電動車,增加音響、照明等裝置,這樣容易導致線路過負荷。同時,市民還要注意,電動車的正常使用壽命在3—4年,若超期“服役”,電氣線路、電池等會出現老化、短路,車主要經常檢查,及時維修自己的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