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網絡和現實有差距
謝靜表示,現在的網絡越來越發達,社交軟件五花八門。年輕人,特別是90年代出生的人,更偏向于方便快捷的網絡社交。尚某和石小姐的交流,在網上是你情我愛的,但很多情況下憑借的是個人的情感和直覺。
人是有想象力的,網絡語言通過文字,很多時候是經過人為的“加工”呈現。而現實中,對方可能是因為某種情緒被壓抑,在不謀面的網絡世界被宣泄出來。兩個人萍水相逢兩不相見,最好能夠在話語間多幾分沉穩,因此戀情最好是見面后,彼此有更進一步了解之后再展開。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網絡戀情都是“見光死”的原因。
提醒
網戀要牢記4個“不靠譜”
謝靜告訴記者,互聯網時代,也不能全盤否定網戀。當今社會,也不乏很多喜結連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例子。但前提是人家是有實質性面對面交流,而且彼此之間了解。因此,每個人都要認清虛擬與現實的區別。
1.“我覺得”不靠譜。用社交軟件聊天,是在一個虛擬的平臺交友。雙方不見面,沒表情、沒動作、沒語言,單憑文字,很多時候是被對方設計好的,讓人產生“我覺得他(她)不錯”的假象。沒見面之前,最好能夠多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性,工作及人際關系。
2.人品判斷不靠譜。謝靜說,跟她咨詢過的一名在校女學生告訴她,對方空間里經常有小狗小貓的圖片,愛動物的男人不會太壞。謝表示,判斷一個人的人品,不能以偏概全,要更進一步考核他的家庭、他的背景及為人處事的能力。這也是很多“見光死”的戀情不能維持的原因之一。
3.陌生群討論不靠譜。一些年輕人喜歡通過推薦群,將自己所遇到的事情群發,然后搜集意見。上網的人可大致分為:寂寞無聊的宅男宅女、走馬觀花過客和心懷不軌“獵手”三類,這些人不可能給出中肯的答案。最好的辦法就是找身邊的親朋好友傾述,跟有經驗的學姐學長討教,向長輩取經。
4.沖動不靠譜。網絡中,身份的隱蔽性和欲望的瞬間體現很明顯。交友一定要弄清楚對方的真實身份。很多被騙被傷害的人,都是偏向于性格內向、處世不深的90后年輕人。被壓制的性格很多時候在網絡上得到宣泄,就會產生“他(她)能體會我”的幻覺,這也就給一些動機不正的人機會。“沖動是魔鬼”在網絡中,同樣適用。因此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問當下人,化“后知后覺”為“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