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讓法治陽光普照八桂大地
——廣西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綜述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李 耿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的指引下,我區抓住歷史機遇,緊緊圍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緊扣全面深化改革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地方立法日益民主科學、行政執法日益規范、司法程序日益公開透明,法治建設取得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呈現巨大變化。
立法質量穩步提高
法治,應為良法之治。立法質量直接關系到法律的實施效果。近年來,我區立法機關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推進制度創新,努力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過程民主化、科學化水平。
制定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促進散裝水泥發展和應用條例,有力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制定特種行業治安管理條例、禁毒條例,填補我區地方立法的空白……
2014年,自治區人大安排審議自治區本級地方性法規11件,通過9件;審查南寧市地方性法規和自治縣自治條例9件,批準7件。一部部法律的制定和完善,緊跟時代發展,回應民生關切,一一印證出我區推動依法治國的堅定步伐。
能具體就盡量具體,能明確就盡量明確,確保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不讓法律條文成為空中樓閣。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推進立法精細化,成為了我區立法過程中的共識。
在制定濕地保護條例過程中,針對法規專業性強的特點,自治區人大組織多個部門開展立法專題調研,足跡遍布我區多個市縣,全面掌握我區濕地現狀、類型、歷史變遷以及濕地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保護對策措施,形成10多萬字的調研報告,為審議法規案提供了詳實的素材,為修改完善表述不夠準確的條款,細化較為原則的規定,增強條例操作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在法規草案表決前評估中,讓專家學者、利益相關方等發出不同的意見和聲音,集思廣益、各抒己見甚至唇槍舌劍的場面已經屢見不鮮。
在去年首次召開的立法聽證會上,針對廣播電視管理條例草案有關收費項目等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自治區人大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為公民有序參與立法表達利益訴求開拓新的渠道。
目前,自治區人大建立了立法咨詢專家工作制度、立法聽證制度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探索實施法規草案條文單獨表決機制和二審三通過的審議機制等創新舉措,促使立法更加科學、更加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