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第四屆中美司法與人權研討會在海口圓滿落幕。12月3日至4日,中美兩國人權、司法領域的近40位專家學者及官員圍繞“加強法治、維護人權”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據悉,中美司法與人權研討會是兩國司法與人權領域一個具有公共性、開放性、互動性的交流平臺,是展示中美兩國人權發展的一個窗口。
據介紹,參加本屆研討會的有來自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聯邦上訴法院、紐約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等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資深法學、人權研究專家和知名律師。
在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代表們就政務公開、律師和法官的職責、執法機構的權限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結合各自國情做了實質性的分析和研究。專家們普遍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法制建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無可爭議地推動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任何不帶偏見的人都會正視和承認這個現實。中美非政府組織開展司法與人權對話,對于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加深理解,擴大共識是十分必要的。雙方代表還就改進對話方式、深化討論議題、拓寬交流渠道等問題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崔玉英、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史蒂夫·歐倫斯、海口市市長冀文林等領導和嘉賓出席3日舉辦的開幕式。
崔玉英在開幕式上致辭中表示,中國政府一貫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致力于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目前,中國以憲法為中心,由236件法律、690件行政法規和8600多件地方性法規共同構成的人權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不久前召開的中共十八大特別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強調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更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新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再次寫進“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內容,都是中國共產黨為發展和促進中國人權事業作出的莊嚴承諾。隨著改革開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的繼續推進,中國的法制建設和人權保障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崔玉英對中美開展司法與人權研討活動給予積極評價。她強調,中美兩國都是世界上有影響的大國,兩國非政府組織通過開展積極、務實和建設性的對話,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對于促進兩國人權事業乃至國際人權事業都十分有益。她主張,一個國家必須根據本國國情去實現和發展人權,實行自己的人權制度。國與國之間只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共識,才能在人權領域進行有效合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冀文林在開幕式上向出席研討會的中美嘉賓介紹了海口市的城市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他表示,此次中美司法與人權研討會在海口舉辦,不僅為中美兩國專家學者了解海口、并通過海口這個窗口觀察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也為海口走向世界、與世界良性互動開拓了新渠道。
據悉,第四屆中美司法與人權研討會會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人權研究會、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共同主辦。前三屆研討會分別在中國南通、廈門和美國紐約舉辦,分別圍繞“政務公開”、“審前羈押”、“行政處罰”、“開放社會”、“規范司法”等議題進行了坦誠、開放而富有建設性的研討。(記者 黃一鳴 劉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