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初冬的哈爾濱寒意漸濃時,黑龍江機場人卻迎來了一個暖人的消息——10月24日,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迎來了今年的第1000萬名旅客。依據這樣的進度,哈爾濱機場今年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達到1200萬人次。
去年12月25日,有著63年歷史的哈爾濱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如果說當時正式躋身“千萬級機場俱樂部”,開啟了哈爾濱機場快速發展新篇章的話,那今年僅用了10個多月的時間便將千萬大關攻克,可謂新篇章中又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樣的一筆,究竟是如何寫就的呢?
建立對俄門戶打造區域樞紐
在黑龍江機場集團總經理孫春京看來,近年來持續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使我省對外交流交往不斷增加,生態旅游大省的后發優勢在全國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大美龍江”、“冰城夏都”的新形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和旅游者,從而帶動了哈爾濱機場的快速發展,而哈爾濱機場這張城市名片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目前,哈爾濱機場已開通國內國際航線116條,通航城市達76個。其中,對俄航線達到了8條,全國范圍內僅少于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今年8月28日,哈爾濱機場正式開通哈爾濱——莫斯科航線。這是東北三省首條直航莫斯科的航線,也是哈爾濱的首條歐洲航線。如今,哈爾濱機場對俄航空業務量占到東北地區85%。
建設“對俄遠東地區門戶機場,東北亞區域樞紐”的“門戶+樞紐”規劃,正是黑龍江機場集團積極實施的發展戰略。據黑龍江機場集團副總經理王巖忠介紹,哈爾濱機場以開拓對俄國際航線、完善干線航線、串通支線航線網絡為重點,正持續加大對航空市場的開拓力度,使機場的航線網絡結構得到優化,樞紐作用進一步凸顯。
孫春京告訴記者,以哈爾濱機場為中心,航程2個小時之內能覆蓋東北三省的大部分區域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整個區域內擁有近20家支線機場。為此,在“以干帶支、以支促干、干支聯動”戰略下,哈爾濱機場一方面加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航班密度,增開洛陽、揚州等二三線城市航線,并開通到臺灣和韓國首爾的地區和國際航線,提高哈爾濱機場的通達性。另一方面,通過運行支線“模擬航空”,將省內支線機場及內蒙古海拉爾、滿洲里、通遼,吉林省延吉、長白山等機場連接起來。
自2008年以來,我省新建了6個支線機場。支線機場的建成,使各地有了“飛出去”的條件,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地方政府發展支線航空的熱情也更加高漲。“十二五”期間,我省還將新建三江、五大連池、綏芬河3個支線機場,機場總數將達到14個。“最終使黑龍江省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功能完善的機場網絡體系,實現干支線機場協調發展。”孫春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