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報1月29日訊近年來,我省針對老齡化這一問題,無論是在養老設施還是在養老服務、醫療保障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現實需求,在本屆省兩會上,社會化養老問題再次成為委員和代表關注的熱點。
省政協委員林志國:
支持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
省政協委員林志國提出,要加快我省“醫養結合”養老機制建設,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服務能力。相關部門在制定養老事業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規劃過程中,對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發展進行專門規劃,明確建設目標、保障重點、扶持政策、引導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鼓勵、支持現有的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業務,推廣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和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責任保險。
省政協委員鮑海軍:
設立專門的失獨家庭關懷基金
據初步估算,目前我省失獨家庭在3.5萬左右,每年新增0.2萬個,“失獨老人”和“失獨家庭”問題日益凸顯。政協委員鮑海軍建議,應將失獨家庭的風險補償標準提高,建立相應的保障基金或者從社會撫養費中提取資金,設立專門的失獨家庭關懷基金。同時,政府應建立專門屬于失獨家庭的養老院或者活動中心。建立對失獨家庭的心理救助機制。由民政、衛計、工會、婦聯等部門組成聯合統一的服務平臺,全方位對失獨家庭展開服務。
省政協委員莫淑華:
給80歲以上老人發養老津貼
省政協委員莫淑華建議,制定統一的高齡養老津貼制度,為80歲以上老人發放養老津貼。莫淑華說,給高齡老人發放津貼,不但能使廣大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還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是推動社會福利向“普惠性”轉變的重要過程。因此,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制定統一的高齡養老津貼制度,并落實到位。
省政協委員王歌雅:
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資質標準
政協委員王歌雅提出,應加大公立養老機構的資金建設投入,建立統一的養老機構資質認定標準,鼓勵發展民營養老機構。加大對養老機構的管理與考核力度,確保養老機構依法、合法運行。規范老年公寓入住的合同標準,明確養老合同當事人的責、權、義。嚴厲打擊違法經營、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省人大代表薛興義:
出臺老年醫療護理保險等制度
人大代表薛興義建議,對廣大老年人,特別是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建立“醫養康護”(醫療、贍養、保健、服務)四位一體的新型養老模式,引入民間資本、民營資本、社會資本開辦養老院。出臺老年醫療護理保險等制度,緩解老年人就醫造成的經濟壓力;開設老年醫療“綠色通道”,緩解老年人“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鼓勵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務和精神慰藉。同時建立全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使老人不出家門可享受養老服務。組建智能化養老產業聯盟,為養老架起有效需求和供給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