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倍增,搶抓大項目,要求的是超常的速度和沖刺的心態。“超常速度”,這個詞語頻頻出現在重大項目落地故事中。
通用項目從洽談之初就面臨鄭州、重慶、成都等多個中西部城市的激烈競爭,武漢從與上海通用達成初步意向到正式開工不到半年時間,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前所未有。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曾經評價“相比過去上海通用已經建成的3個基地,武漢的開工速度最快”。
聯想項目從今年年初到5月落地,只用了4個月雙方就順利牽手,而這4個月的超常速度背后,往往就是招商的“釘子精神”起著作用。東湖開發區投資促進局局長楊道虹在向媒體介紹聯想項目招商過程時,仍然是以“盯”來總結的:東湖高新區在獲知聯想將新設MIDH 項目消息后,專門配備了有大型IT企業工作經驗的招商人員徐超。由于聯想負責此項目的人員太忙,“徐超在聯想北京總部等候半個月,終于等到半小時的談判機會。”
從2011年到現在,武漢共引進71個總投資10億元以上的內資項目,引進54個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外資項目。其中,共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7個,美國通用汽車、輝瑞制藥、霍尼韋爾增壓器,法國施耐德電氣、蘇伊士集團,德國電信,瑞典宜家,日本丸紅、新日本制鐵、普利司通等均在漢投資。
從最初的“不可能”,到實施一年后大大超過預期目標,這是武漢沒想到的。2011年底,武漢梳理數據發現,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7390.7億元,增長21.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458.8億元,增長16%,完成工業投資1202億元,增長42%。其中工業招商引資取得較大進展,新簽約10億元至50億元工業項目45個,5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個。
大項目重塑武漢產業格局
伴隨這些規模大、關聯性強、對產業升級有重要影響的大項目和配套產業成功引進,武漢的產業格局得到優化和重塑。
通用項目奠基儀式上,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曾說,“上海通用武漢基地項目奠基,是武漢產業和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這座城市以“東風”為榮,但自此之后,武漢的汽車產業在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將迎來幾何級數的成長。
上海通用項目帶來旗下多個品牌美系車落戶,日、法、美車在武漢大匯集。算上今年投產的東風本田二廠和明年建成的神龍三廠,武漢已將原規劃的“十二五”末汽車產能達到200萬輛大幅度調整到超過300萬輛,更有底氣叫響“中國車都”。通用開工前的一周,37家上海汽車零部件企業就急赴武漢考察,這些企業包括變速箱、車身、焊接、沖壓等各配套環節,許多公司的投資意向明確:就是隨著通用腳步建廠。按照上海通用武漢工廠的計劃,新工廠在通用產業園內的配套率就將達到50%,湖北省內的本地采購量將達到85%。這意味著有數百億的“蛋糕”,明確是留給在漢扎根的企業。
聯想生產基地預計到2020年可年產1億部智能手機,“樂Phone”、“樂Pad”、“Ideapad”等聯想旗下明星產品都有望實現漢產。這一項目填補了武漢移動互聯產品的空白,對武漢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發展,意義重大。
今年2月,北車集團第一個生產基地落戶黃陂,填補了武漢鐵路客車制造空白。南車集團緊跟其后,投資19億元啟動軌道交通裝備項目,在漢搭建具有歐洲一流水準的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產品、制造三大平臺。北車與南車武漢聚首,武漢躋身中國鐵路機車制造的頂尖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