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五”,長影集團正在為自身電影創作增加一座又一座“承重墻”。
今年,經過修復修繕后的長影電影藝術館將隆重啟幕;明年,長影世紀城的新項目——華夏翱翔,將與公眾見面。這是長影自2005年建設中國第一家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長影世紀城之后,又一系列電影產業發展的建設性舉措。與此同時,長影自主電影院線也在積極組建中,今年計劃建成3家五星級影院。
始建于1937年的長影老廠區是新中國電影的發源地,長影人本著對歷史、對未來負責的精神,以“修舊如舊”為主旨,修復修繕工程已于去年7月18日正式開工。該項目內容豐富,項目創意性和藝術性較強,其中包括展示新中國電影66年輝煌歷史的電影藝術館,更有五星級影院、劇場、電影頻道演播廳。項目整體致力于重新恢復老廠區文化地標,力爭打造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當中國電影事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全線低迷,而這座“新中國電影搖籃”也舉步維艱的時候,長影人率先行動,以電影產業反哺電影創作、“兩輪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為長影電影創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為進一步深化改革,落實中央提出文化企業實現跨區域發展的要求,長影擬在海口市打造集影視娛樂、影視商務、影視拍攝、影視服務于一體的世界級電影產業集群項目。此事得到了中宣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目前,項目已被海南省列入“十二五”發展規劃。這個項目從長影自身來說將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點,也將成為全國先進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代表作,成為一個具有良好影響力的項目。
著名導演、長影老藝術家常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長影面臨著不改不行、不改等死的困境,盡管老一代長影人對過去的輝煌難以割舍,身處改革期間思想落差也比較大。但事實證明,改革挽救了長影,特別是在現任集團領導班子的領導下,長影正在走向新的輝煌。
長影的改革,探索了有別于以往單一的電影生產方式,建立了符合市場規律的現代企業制度,形成了以電影創作生產為主,電影旅游、電影加工和影視傳媒等多產業共同發展、反哺電影主業的模式。長影在全國電影廠中第一個創辦電影頻道,第一個建設電影主題公園,第一個建立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其中,長影世紀城正式運營7年多來,已先后接待了600多萬名國內外游客,經濟效益越來越好,社會影響越來越大,不僅成為長影集團的重要經濟支柱,推動了電影創作的發展,更有力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長影資深制片人徐志文告訴記者,2008年以來,長影將一批離退休的老藝術家返聘回來搞創作,自己也被聘為長影(中國)農村題材電影創作基地制片人之一。他說:“這都是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新機遇。”長影老藝術家陳長安也表示:“長影集團經過8年改革,特別是在‘十二五’這頭兩年,在電影產業、電影創作上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雖然資金壓力很大,但是依然投入人力、物力、精力來為老藝術家們以及離退休職工謀福利,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電影產業既是電影創作的‘承重墻’,更是推進器。”長影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啟動并深化改革,就是要讓長影發展與市場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發展結構逐步合拍、配套,并且形成新一代長影良性發展的邏輯和架構,從而具有足夠的資本、人才資源來滿足更多更好的電影創作生產。”(記者馬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