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盛雪松 攝
小年已過,再過一個星期,羊年春節就將如約而至。每到過年,人們都要忙著走親訪友,這種時候,禮物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一些商家也正是摸準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紛紛推出禮盒商品來迎合市場。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包裝精巧的各種禮盒商品,很多消費者都坦言,禮盒的出現,省去了很多有關“究竟該送什么給長輩”的糾結,只要選好品類,無論是茶葉、酒水還是水果,都會很快找到滿意的目標。但是,禮盒商品中的貓膩,消費者們留意到了嗎?
來看看水果禮盒:
上下兩層 質量“天差地別”
快過年了,到朋友家做客,禮物是必不可少的。按道理說,這既可以跟朋友小聚、又可以收到禮物,應該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長春市民周女士卻仍然有煩惱。
“前幾天,一個朋友帶來一個水果禮盒,里面分上下兩層,透過外包裝上一層透明的塑料薄膜可以看到,上層整整齊齊擺放著三排又大又圓的橙子。可是當我揭開擋板看到下層的時候才發現,下邊擺放的橙子不但個頭不均勻,而且有些已經出現變質,這讓我非常接受不了。”她說。
“這應該是商品本身的問題,跟送禮的人無關,但是這個事兒發生在誰身上,都不大舒服吧。”周女士甚至有些擔心,自己送出去的那些禮盒,會不會有同樣的問題出現。
什么禮盒商品受寵?
茶葉、水果和白酒
記者走訪長春市部分商超時發現,隨著春節的日益臨近,各種精美的禮盒商品也粉墨登場,幾乎成了市場的主角。
一家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年底,都是禮盒商品大賣的時候,“很多人不是都講究這個嗎,一年到頭了,都會到親友家走動走動,順便帶點禮物。這種禮盒包裝的商品,一般都較為貴重,送出去也好看。”
記者注意到,目前長春市場的禮盒商品以茶葉、白酒、水果、海鮮類居多,與普通的散裝同類商品相比,禮盒商品的售價普遍偏高。除此之外,海參、保健品禮盒也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而與大眾型禮盒相比,這類禮盒的標價更是昂貴。其中,一款海參禮盒標價高達3988元。
買禮盒商品要擦亮眼:
看看這些貓膩
春節是禮盒商品的主戰場,各路商家都在使出渾身解數讓自己的商品更受關注。但是,雖然商家們熱情十足,但消費者也切莫被各種各樣的促銷沖昏了頭腦。要知道,禮盒商品在售賣的過程中,有一些是存在著貓膩的。
問題一:以次充好
與周女士一樣,家住南三環附近的趙先生近日也收到了讓他鬧心的“精品水果籃”,當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打開這個裝得滿滿當當的水果籃時,卻發現果籃里面除了上面那一層賣相十足的水果外,下面竟然是一團廢紙殼。
問題二:過度包裝
臨近年關,長春市民付女士選擇了兩盒包裝精美的蜂王漿給父母。本以為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兩大盒,里面的分量同樣也會十足,怎么也能讓父母吃上一段時間。誰知回到家父母打開禮盒,眼前所看到的讓家人都感到詫異,“那么一大盒里面,一層層包裝之下,只有兩個加起來不足500毫升分量的蜂王漿,別說兩三個月,能吃一個月就不錯了。這也太能唬人了,賣那么貴,難道賣的是包裝?”
問題三:虛假宣傳
與上面幾位相比,今年50歲的長春市民郝先生遭遇的情況就更鬧心了。“我過年特意給父母買了一種保健品,廣告上說,吃1個月就可以看到效果,吃一個療程就能達到治愈,前段時間購買可以享受春節特供的禮盒包裝的優惠價格,我特別到專柜花了1000多元。可誰知道,父親連續吃了一個多月一點效果也沒有。”
特別提醒:
別被包裝迷住眼 實用才是最重要
那么,面對禮盒商品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消費者又該怎樣保護自己呢?
長春市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鐘萍昨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一般的禮盒商品,消費者都無法透過外包裝看到里面的實物,但在購買時,也應特別注意保質期、所含商品目錄。而且,不應僅僅關注禮盒的外在,而是應該考慮禮盒商品的實用性。“此外,消費者還需要注意的是,禮盒商品除了在外包裝上應標明生產日期外,里面的每一個獨立小包裝商品,按規定也都應該標出生產日期,缺一不可。”
長春市質監局計量處處長孫健介紹,國家強制規定,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且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售價的20%。“如果消費者在購買時第一感官上認為商品有超出標準的嫌疑,那么很可能就是過度包裝商品。過度包裝商品不但體積大,且運輸成本、營銷成本都會有所上升,增加的這部分最終都會體現到售價上,由消費者承擔。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特別注意。”
此外,鑒于一些保健品涉嫌虛假宣傳問題時有發生,一位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購買保健品前,最好提前咨詢醫生并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并且在購買時一定要認清產品外包裝上的我國保健食品專用的“藍帽子”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