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部分河段出現污水 孫立國 攝
許多長春人在朋友圈中發布沿長春伊通河徒步的圖片和信息。
近日,有人感慨,看到污水排進伊通河,
感到很不解,兩岸建設得越來越美的母親河,水質污染了,實在可惜。
昨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2015年,長春要開展伊通河治污工程,為了讓母親河變得清澈,
一系列舉措將在今年啟動。
污水流入母親河
這些年來,經過不斷的梳妝打扮,伊通河兩岸逐漸成為長春市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不過很多市民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在部分區段的伊通河岸邊散步時,會時常聞到刺鼻的臭味。
位于長春市衛星橋附近的伊通河就是如此,新文化記者昨日看到,雖然河面依舊被冰雪覆蓋,但是在伊通河干流的東側卻有一條支流表面已經部分融化,有水流源源不斷注入伊通河干流中。
在這條支流最接近伊通河干流的部分,水質尚可接受,也沒有什么異味,不過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中沉積著不少生活垃圾,包括飲用水瓶,燃放過后的煙花等。順著支流向上大概50米左右,就可以發現水質開始變得渾濁不堪,不過還沒有什么明顯的異味,再沿支流向上100米左右,水質變得更加渾濁,同時可以聞到惡臭的味道。
新文化記者發現,之所以這條支流愈往下水質相對較好,主要是因為中途還有其他較為清澈的更小支流匯入。
那么這條支流是常年如此嗎?一位正在伊通河邊散步的市民表示,他就住在附近,經常在伊通河邊鍛煉身體,這些年伊通河兩岸變化很大,綠化增多,公園也建起來了,但就是水污染一直沒有處理,尤其是會聞到臭味。他介紹,從自己搬到附近來居住,就發現這條散發著臭味的支流全年沒有間斷地流入伊通河,已經有六七年了,冬天的時候味道還不算大,夏天的時候才叫臭氣熏天。
伊通河河道有18個污水排水口
新文化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伊通河位于長春市的河道部分,目前共有18個排水口源源不斷地向伊通河注入污水,污染了水質,這也是導致伊通河水質污染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污水不斷排入伊通河的情況下,伊通河目前的水質到底怎么樣呢?新文化記者通過公開的報道查詢到,最早在2006年就已經有伊通河水質為劣五類的報道,而最近一篇報道則是2014年夏季,依然顯示為劣五類,2006年至2014年這中間的8年,也有若干報道顯示這個結果。
劣五類水質是一個什么概念呢?根據我國標準,地表水水質共分為五個等級,從1-5類,數字越大,代表水質越差,其中1類水屬于國家保護區的源頭水,2類水、3類水可以用來養殖魚蝦等各類水產,4類水可以作為工業用水,5類水為農業、景觀用水。而劣五類水,就是比5類水的水質還要差,是水質最差的。
污染主要原因有兩個雨污不分流 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新文化記者從相關業內人士處了解到,造成各類污水不斷流入伊通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目前伊通河河道沿線沒有做到雨污分流,二是位于伊通河下游的長春市北郊污水處理廠目前污水處理能力不足。
城市的排水管網分為兩類,一種是合流制,即雨水和污水經過同一套排水管網向外排出,最終大都流入城市內河的河道;另一種是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別經由不同的排水管網向外排出,其中雨水排入城市的內河河道,而污水通過管網首先進入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水質合格后,再重新排入河道。顯然,雨污分流可以有效防止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河流水質。
目前伊通河沿線既有合流制的排水管網,主要位于老城區,也有分流制的排水管網,主要位于新城區,但即使是雨污分流的排水管網,由于有單位將自家污水管私自接入雨水管網,以及夏季大雨時污水會涌入雨水管網等原因,也還是會導致污水流入伊通河。
再看污水處理。目前伊通河沿線的污水主要由長春市北郊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不過其日污水處理能力只有39萬立方米,遠遠小于伊通河沿線每日產生的污水量。因此即使伊通河沿線能夠全部實現雨污分流,也不具備把這些污水都處理成合格水質的能力。
今年或將開展伊通河治污工程
新文化記者了解到,面對伊通河水質嚴重污染的局面,長春市2015年或將在伊通河開展全面的治污工程。
針對有污水排入伊通河的問題,會改造沿線排水管網,實現徹底的雨污分流;而針對目前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北郊污水處理廠的擴建工程預計會于2015年年末竣工投入使用,屆時將可以滿足伊通河沿線污水處理需求。
有相關業內人士向新文化記者介紹,經過治理后的伊通河水質將可以慢慢得到恢復,達到國家標準中的3類水,既可以作為水產養殖區,還可以作為游泳區。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未來某個夏日的午后,恢復了良好水質的伊通河的岸邊,綠樹成蔭,市民們垂釣著河中的魚兒,而愛好游泳的市民還可以暢游其中。(記者 袁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