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母在樓道苦守7天只怕精神病兒子出事 兒子住院需要每月6000元,母親無力承擔
張彩華接屋頂漏的雨水 新文化記者 蘇杭 攝
新文化訊(記者 蘇杭) 72歲的張彩華家住吉林大學南嶺校區家屬樓。近期,身患精神疾病的兒子將她推到屋外,反鎖房門。為了防止兒子出意外,她在走廊苦守7天。張彩華一家的不幸,在鄰里之間得到廣泛的同情。小兒子受了刺激
暗的臥室,破舊的家具,張彩華無力地清理著屋頂向下滴著的雨水。
長春市南嶺小區家屬區的鄰居們對這個不幸的老人都唏噓不已。張彩華原本有個幸福的家庭,丈夫是南嶺校區實驗室的技術工人,兩個兒子在外打工,生活也說得過去。2000年7月16日,丈夫因肝癌去世,2010年7月26日,大兒子也因病去世。10年間兩位家人的離開,讓張彩華十分悲傷。但讓老人欣慰的是,小兒子非常孝順,照顧母親,每天給張彩華做飯、洗衣服,十分體貼,讓張彩華漸漸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但好景不長,2010年,小兒子借來5萬元做起茶葉生意,但干了三四年后血本無歸,加上女友離開,讓他受到了很大刺激,悶悶不樂,張彩華多次開導也無濟于事,漸漸的,小兒子開始砸家里的東西,對母親也有了暴力傾向。提刀攆母親出門
“看到兒子這樣,我當時都不想活了。”張彩華說,但她放心不下孩子,只能默默承受著。
2014年12月15日,小兒子在家里拿起了菜刀,指著張彩華,趕其出門。無奈下,張彩華只能到親屬家借住。
2015年1月4日,在鄰里和社區及警方的共同配合下,將張彩華的小兒子送到長春市心理醫院治療。看到空蕩蕩的房子,張彩華老淚縱橫。
4月5日,病情有所緩解的小兒子出院回到家。他似乎恢復了正常,像以前一樣給母親做飯,和母親聊天。張彩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誰知1個多月后,出現了反復,又拿起刀逼著張彩華離家。
這次怕小兒子出事,張彩華在樓道里面守了七天。“兒子開門,快開門啊。”每天張彩華在樓道里重復著同一句話。屋內,是兒子的咆哮聲和砸東西的聲音。5月末,小兒子再次被送到長春市心理醫院治療。無力承擔每月4000元的費用
小兒子住院的費用每月需要6000元左右,除殘聯部門給資助2000元外,其余4000元錢都只能由張彩華負擔。而她每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生活的不幸和重重壓力讓張彩華精疲力竭。
6月4日,張彩華在小區內被一輛車撞倒,身上多處受傷。在看病拍片時,醫生告訴張彩華肺部有陰影,情況很不樂觀,需要進一步診斷。但張彩華已經無暇顧及自己的病痛。
“到這個年紀,應該享受天倫之樂了,可她還在一個人苦撐著。”鄰居付貴芳說,希望社會上能幫幫這位苦命的母親。
張彩華的不幸也引起了社區的關注,社區幫助張彩華的小兒子辦了低保,聯系殘疾部門解決一部分醫藥費用。
“我現在只是希望能夠把兒子的病治好。”張彩華說,希望在她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兒子痊愈。“否則我要是不在了,他可怎么辦?”說到這,張彩華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