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趨勢不會改變”
事實上,巢湖三分之前,江蘇與安徽就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協作關系,這在巢湖體現得非常明顯。原屬巢湖現劃歸馬鞍山的和縣,縣委書記吳桂林在2010年接受南京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巢湖按照建設南京衛星城的定位,將繼續加強與浦口、江寧的合作,盡快實現與南京浦口區的交通聯網。”現在,和縣許多化工、房地產、現代農業等項目投資主體均來自江蘇,南京人餐桌上的蔬菜有很多來自和縣。
“巢湖分拆,不會改變這種融合協作的趨勢。”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顧為東對區域經濟長期關注,“這次通過區劃調整,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個城市的聯系趨向緊密,但不能說馬鞍山、蕪湖從此和南京的聯系就削弱了?!彼J為,從區域經濟學分析,長江經濟帶是流域經濟,呈現梯度發展的態勢。改革開放之初,中央對長三角的功能定位中就有一條,江浙滬“一體兩翼”發展后,要帶動中西部省份發展?,F在,江蘇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了,部分產業要轉移,“鄰居”安徽肯定最先受益。
“店少叫店,店多成市?!鳖櫈闁|認為,合肥做大,周邊資源會向其集聚,輻射能力將增強,對南京是好事。他認為,未來,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經濟圈的產業分工將更加優化,南京的制造環節將加快向合肥等地轉移,騰出的空間重點發展研發、貿易、總部經濟等,“再過5至10年,南京的區域經濟話語權肯定要比現在強?!?/p>
南京市社科院豐志勇博士告訴記者,市場會做出選擇,合肥的土地、人才、商務成本要比南京低,而南京的科教水平高,其實就是把自己強的地方做得更強,發揮優勢就行了,“最近幾年,合肥的白色家電都是從江蘇轉移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