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已辦整4年,還沒通過環評
見記者追問豬糞問題,養豬場的呂師傅有些警覺,申辯說:“有些干豬糞是讓耀華生態園免費拉去種蔬菜的。”在養豬場路邊空地上,記者看到露天堆放著兩大攤豬糞,分別約有20多平方米和50多平方米。“它們堆在這里有多長時間了?為什么沒有運走呢?”記者問道。呂師傅尷尬地說:“有10多天了,不知他們為什么沒有來拖。”記者向他索要拖豬糞人的手機號碼,他卻說,“原來那個手機壞了,號碼調不出來”。記者又問:“豬糞露天堆放,風吹雨打的,最后還不是給沖到旁邊溝里、流到水渠里,最后排進秦淮河嗎?”呂師傅和幾個在豬場打工的人苦笑著,不再說話。
記者隨后趕到東北面不遠處的“耀華生態園”,得知它已于去年11月更換園主,一個月前改名為“綠鼎農業生態園”。園內有5個玻璃控溫大棚,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和復合肥,豬糞用得很少,前年從湯山街道拉來的6車豬糞還堆在園區一個池塘邊沒有使用,20天前從佑僑生態園拉來的數車豬糞也堆在一邊。在園內已干了2年多的楊師傅對記者說,一年去拉幾次豬糞,都沒有用掉。可見,這里并不能大量消耗佑僑生態園養豬場豬糞。
記者以農業調研人員的身份給佑僑生態園的肖老板打電話,他承認,養豬場糞水經常排入秦淮河。他租用新躍社區流轉的400多畝土地30年,搞生態園已5年、辦養豬場4年,因為豬糞處理存在問題,一直沒能通過環評,也未經環保部門審批。
我國于2001年頒布施行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新建養殖規模達500頭以上的養豬場,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審批手續。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豬糞等廢渣綜合利用措施,必須在養殖場投入運營的同時予以落實。
豬糞發電成泡影,污染還要再繼續
在園區中心地帶,有兩個新安裝的大鐵罐模樣的裝置,其中一個寫有“江蘇農村清潔能源工程”字樣,旁邊建了一排平房。在園區打工的一位師傅介紹,這是利用豬糞產生沼氣并發電的設施,今年初就建了,到現在還一直沒有投入使用。
記者不禁疑惑:這個設施離最近的養豬點也有80米左右,距離另外兩個養豬點則達百米以上,而且地勢較高。要把養豬場的糞便污水等輸送到產氣罐內,成本是不是太高?生態園長期能承受得起?
江蘇綠保生態生防研究所王所長告訴記者,產氣罐建在地面上,不利于利用地溫產生沼氣,在生態利用上打了很大折扣。因為產生沼氣的溫度要達攝氏15度以上,南京地區土壤平均溫度是18度,夏季可達21度,根據這一特點,建地下沼氣池才有利于產氣發電。而這個沼氣發電設施的產氣罐建在地面上,冬季升溫慢,難以形成規模化產氣,明顯不實惠、不實用。
生態園的肖老板自己也對這個設施沒有信心。他在電話中說,利用豬糞產沼氣發電,這個項目共投資150多萬元,他自己掏了13萬元,其余都是“政府支持的”,但“工程至今沒有驗收,也沒有投入使用”。
既然養豬場的豬糞等廢渣不能被有效利用,對秦淮河的污染,是不是還將持續下去?(記者 陳道龍)
實習生 楊白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