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農村自然風貌,建設綠色宜居家園
行走在常州、宜興,粉墻黛瓦雅致、林中小路幽深、鮮花綠樹掩映、小橋流水潺潺的江南風情令人陶醉,城市與田園不期而遇相融相合。在武進西太湖,武進區副區長陳虎介紹說,武進先后拆除2.4萬畝圍網,關停淘汰周邊70多家污染企業,同時對周邊鄉鎮進行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開展了垃圾收集處理、河塘清理、農村改廁,自然景觀風貌全面顯現,在西太湖精心營造出了清代詩人趙翼筆下描繪的“扁舟夜泛滆湖東,一片清秋月滿空”的靈動美景。
看到西太湖再現碧波美景,省環保廳廳長陳蒙蒙高興地告訴記者,江蘇農村聚合程度高,非常適合進行連片整治,“農村環境整治的重點是生活污水、垃圾收運和畜禽養殖,這次大會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征程,環保部門將以此為契機,利用污染減排倒逼轉型升級,"十二五"期間完全消除黑臭河,打造碧水藍天,讓老百姓切身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秋老虎”尚未褪盡的天氣里,走進常州武進高新區內的國家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還能感受到絲絲涼意,“這不是空調的作用,是利用收集的雨水進行通風降溫,冬天的時候太陽能加熱板可以儲能,90%光能轉化為熱能。屋里冬暖夏涼,完全是自循環利用。”這個總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的“綠色小鎮”被省住建廳授予“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區”稱號,今年又被國家住建部批準為“綠色建筑產業集聚示范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告訴記者,這個建筑群落比一般的建筑節能80%,10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生活垃圾就地處理做肥料,每20萬度電產生200噸CO2,綠化可以直接吸收,達到了世界領先的零碳排量。
走進宜興新莊街道核心村,村口水塘碧波蕩漾,民居阡陌交錯,雞犬相聞。村民們有的在譚河邊淘米洗菜,有的在下棋聊天,有的在做紫砂陶壺,以最樸實自然的生活姿態,呈現出江南田園的美好意蘊。無錫市委常委、宜興市委書記蔣洪亮介紹說,宜興突出抓好城鄉規劃引領、基礎設施支撐、村莊環境整治、公共服務保障四項重點,初步形成了城鄉資源優化配置、城鄉面貌整體提升、公共服務全民共享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以這個村為例,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組建了專業保潔隊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蘇州市規劃局局長凌鳴告訴記者,目前蘇州市共有規劃保留的集中居住區2500多個,下一步一定要留住個性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千村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