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王云)“遠古的時候,上面沒有天,有天沒有星;下面沒有地,有地不生草。中間無人過,四周未形成,地面不刮風……”
彝語說唱的彝族諺語拉開四集紀錄片《彝問》的帷幕,唯美的鏡頭穿過云層俯瞰山脈,這里是云貴高原和康藏高原東南邊緣的山岳地帶:江河縱橫,山川相間。有奔騰的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河谷縱深交錯;有巍峨的大小涼山、烏蒙山、哀牢山,高山與平壩相連。
從六祖分支之后,彝族的生存區域不斷擴大,今天,800余萬彝族人分布在中國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四省。
從火把節到彝歷年、從彝家美食到家支血脈、從彝族音樂到彝繡彝文……精美的彝族服飾、傳統的彝族漆器還有神秘的彝族畢摩等,從婚喪嫁娶到生產生活一一展示,看過之后會對彝族文化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四集紀錄片《彝問》以“家園”“血脈”“繁花”和“生機”為分集主題進行構架,涵蓋了彝族博大精深的畢摩文化、節慶、婚俗、美食、服飾、音樂、彝語文教育等文化特質,通過真實的人物故事敘述,展現了當下彝族人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對精準扶貧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希望和憧憬、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多元的一副真實的畫卷,是一部集歷史性、藝術性、人文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的人文電視紀錄片。
該片以獨特的視角、全新的鏡頭語言和恢弘的氣度,全景式的呈現了彝族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生機勃勃、奮力前行、充滿希望的現實與未來。
據總導演姜巍和總撰稿黃燦紅介紹,該片的創作理念可以概括為“三不”,即不全面呈現彝族的全部文化、不拔高彝族的文化地位、不粉飾彝族的文化厚度,力求從大眾視角、尤其是“他觀”的平視角度去探尋彝族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化,盡最大可能解答中華文化大觀園中的一個命題: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是流動的,是與時俱進的。換言之,彝族是一個善良溫和的民族,是一個有文化尊嚴的民族,更是一個善于文化創新的民族。
《彝問》由中央電視臺、四川電視臺和涼山廣播電視臺三家機構聯袂拍攝,攝制周期長達三年,尤其是前期論證和調研幾乎占用了大半時間,是類似電視片中耗時最長的一部民族類人文影像志。攝制組帶著滿懷溫情和敬意走近彝族,長期跋涉于彝區的高山峽谷和廣袤原野,克服炎熱的夏季和冬季的風雪,從彝族的生存環境,到彝族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以及深厚而博大的歷史文化進行了故事性的解讀。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將于3月10日至3月13日每晚22點在《探索與發現》欄目中首播,重播時間為次日早7:07分。
四川電視臺衛視頻道和涼山廣播電視臺將于3月下旬擇日播出。
屆時記得鎖定CCTV-10,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不要錯過這場展示彝民族文化的盛宴。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