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記者從成都市新聞辦獲悉,成都市近日出臺了《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14-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了成都到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主要內容和保障措施,計劃利用4年左右的時間,采用綜合性措施,力爭能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進一步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營造宜人環境。
成都市環保局副局長張軍介紹了《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張軍表示,到2017年,成都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數大幅度減少;國控點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較2012年下降25%,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20%;中心城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較2012年下降25%以上,細顆粒物(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20%;近郊區(縣)以2012年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值為基準,下降25%以上;遠郊市(縣)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行動方案》從工業企業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能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環保準入、城市生態空間布局優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機制、環保法規政策、科技能力建設10大方面提出了32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該方案還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督導問責、完善經濟政策、鼓勵公眾參與等4個方面提出8條保障措施保障方案的有效實施。
在保障措施中,張軍特別指出,將設立改善空氣質量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市本級財政每年列支不少于5億元,重點支持監測能力建設、大氣科學研究、清潔能源改造、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老舊機動車(含黃標車)淘汰、污染企業退出等重點項目。
據了解,成都市政府將按照與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市)縣政府簽訂的《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制定每年度的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和實施細則,對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市)縣政府進行年度考核,考核和評估結果將向社會公布。
張軍還表示,成都市環保局希望通過鼓勵公眾參與大氣治理、強化企業環保責任、加強環境信息公開等措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機制。
(李渝 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