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回“票價”的社區中心
位于城陽區小北曲附近的城南片區社區中心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室內部分投資600余萬元,設有乒乓球室、棋牌室、臺球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多功能廳等休閑場地。室外部分投資1500萬元,設有400米跑道運動場、2個足球場、4個籃球場、2個網球場、2個門球場等體育場地,配備了各類體育健身器械。從室外運動場到室內裝修、配套設施,共投入2000多萬。
那么,這塊地值多少錢呢?如果不建社區中心,以城南片區周邊每畝300萬的平均地價來算,43畝土地賣給開發商,直接收益就有1.2億。一進一出,甚至有些社區居民也覺得,不賣給開發商,“白瞎了這塊寶地”。城南片區聯合黨委辦公室主任田有坦告訴記者,這筆賬表面上看吃虧,實際上賺了大便宜。
田有坦算了筆賬:一方面,百姓有了健身娛樂的場所,一到晚上和節假日,社區中心人滿為患;另一方面,這里以前是座老舊的機械廠樓房,樓前還有片滿是垃圾和污水的池塘,改建后周圍綠樹成蔭,周圍房價飆升,本來4000多元一平方米都少人問津的房子,現在漲到7000多元還供不應求。
城陽區認為,社區中心建設帶來了城區環境、居民生活環境的大幅度提升,帶給周邊居民生活的永久性方便和提高了城市競爭力;如果現在一味只顧著開發掙錢搞建設,那么以后再想建這些社區中心,就沒空間了,想以此提升城市宜居度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從長遠看,現在建社區中心,就是在打造城陽永久的競爭力。“花2000萬建設社區中心,這真是太超值了”, 田有坦說。
讓社區更幸福宜居
想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光是建設社區“硬件”還遠遠不夠。要讓每一位居民覺得自己是社區的主人,自己的聲音能有人聽、有人辦,鄰里之間和睦共融才是新型社區的內涵。為了進一步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為社區的人文環境“軟實力”能夠進一步升級,城陽借鑒新加坡“鄰里中心”模式,探索通過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完美對接的方法,走出一條社區發展新路。
城陽區夏莊街道依托社區中心打造的“鄰里中心”模式,作為社區規劃、管理和服務的典范、提升社區“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備受推崇。位于銀河路上的夏莊街道社區中心便民服務大廳里設置了政務服務區13個服務窗口。諸如街道社會事務辦、勞動保障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稅收代征處等均在其中,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社會救助、擁軍優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稅收繳納等業務。此外,社區中心的便民服務熱線、社會化服務區,還可為居民提供代收水電費、法律援助、家政服務、航空售票、房屋中介、志愿者服務、教育培訓等服務。
街道社區中心的建立,還拓展了居民公共活動空間,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原來一棟樓的鄰居基本互不相識,更談不上互相幫助了,而今經常在社區中心碰面,距離拉近了,人也相互熟悉了,社區里原本生硬冷清的氣氛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熱絡和親切。
街道社區中心把商業和服務設施集于一體,縮短了城市設施與居民的距離,也縮短了鄰里之間的距離,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提高了居民生活質量,人們的幸福感就在這點滴小事之間積累了起來。一個個高幸福感的新型社區正在城陽區成長起來……(記者 解傳姣 通訊員 李延志)
實習編輯 艾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