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入門一考到5年一檢,教師資格考試將不再終身有效。近日,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頒布,教師資格考試和注冊制度即將進入“年檢”時代。上海出臺的新規規定,中小學教師首次注冊后,每5年仍須注冊一次。
5年“年檢”改革在教育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教師來說,究竟是“添負擔”還是“催化劑”?定期注冊應該如何考、考什么?僅憑考試能否真正提高教師隊伍的“硬質量”?
從“一考定終身”到“5年一考” 對教師影響有多大?
《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我國將“全面實施教師資格考試和定期注冊制度”。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對所有在崗教師進行每5年一次的定期注冊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師德、業務考核、教學工作量考核,師德將作為首要條件,實行一票否決。
隨之,上海、北京等地相繼傳出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的消息。上海市教委規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注冊從“一考定終身”改為定期的“5年一考”,只有連續注冊5次,即任職25年以上的教師,才可免去注冊。
從“一考定終身”到“5年一檢”,“新規”的出臺給廣大教師帶來巨大的沖擊。“整整一上午,辦公室里的老師都在討論資格考試的事。”在廣東省中山市一所私立學校擔任語文教師的小吳說:“年輕老師覺得只要用心準備,考試都能順利通過,年紀大的老師有些擔心,教了十幾年書,要是因為考不過下崗,實在太丟人。”
廣州市鐵一中學的李老師認為,“5年一檢”將給教師增加額外負擔,現行制度里除了資格考試還有職稱考試,教師績效工資又與教學成績掛鉤,依靠5年一次的資格考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有些多此一舉,“試想老師們繃緊了弦,去準備自己的資格考試,哪還有什么精力去帶學生?”
然而,也有一些老師對“年檢”投“贊成票”。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李烈說,時代發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定期注冊制度體現了終身學習的要求和理念。
“改革的出發點是提高教師隊伍質量,建立新的教師管理機制,改變教師資格‘鐵板一塊’的制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目前的教師一旦進入崗位即確定了‘永久身份’,缺乏退出機制,一些在編的老師不上課照樣拿工資,一些在崗的老師遲遲拿不到編制,影響了教師隊伍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