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數名學生家聚集在蘭州市七里河區力天幼兒園,質疑該園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孩子服用一種名為利巴韋林的藥物劑,并引起不良反應。目前,當地藥監局已對該園剩余8包利巴韋林沖劑進行封存檢驗調查,并由當地教育局派人對該園進行監管,協助公安、藥檢等部門對此事進行調查。圖為該幼兒園接受官方調查。中新社發楊艷敏 攝
中新社昆明3月27日電 題:誰來保護幼兒免遭“藥”害
作者 王艷龍
26日,在云南省丘北縣醫院里,佳佳幼兒園的5名兒童仍在病床上打點滴。這已經是他們中毒住院的第7天。
3月19日,佳佳幼兒園32名兒童疑遭毒鼠強中毒,被送往縣醫院診治。其中,有2人死亡,5人危重。由于中毒過重,還在住院的5名兒童用餐仍以流質性食物為主。醫護人員表示,他們出院日期未定。
佳佳幼兒園的中毒事件只是近期全國幼兒頻遭“藥”害的其中一例。3月13日,西安市楓韻幼兒園、鴻基祥園幼兒園私自喂幼兒“病毒靈”;16日,吉林市芳林幼兒園擅用“病毒靈”;18日,湖北省夷陵馨港幼兒園被曝出購買、使用“病毒靈”;25日,昆明正和幼兒園用醋給幼兒噴喉;26日,蘭州民營力天幼兒園兒童們又遭遇相似的“藥”害,被服用利巴韋林。
事件曝光后,當地政府都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理,甚至將民營幼兒園收歸公辦,但大都治標不治本。到底該由誰來保護幼兒免遭“藥”害?
“學前教育資源不足、投入不足、監管不到位是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云南省政府參事、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教授孫亞玲認為,學前教育不是強制教育,政府投入積極性不高,公辦幼兒園無法滿足需要,民辦幼兒園就多起來。但民辦幼兒園要盈利,就會壓縮人員,教師素質不高,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處罰力度不夠,就容易產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