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是學校靈魂人物,是學校的一面鏡子。許多人認為,有什么樣的校長,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校長對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市一直非常重視校長隊伍的建設。3月27日,市教育局公布首批18位名校長。他們為我市教育發展樹起了一個標桿。當天,市教育局局長馬兆興和名校長們座談,共話教育發展思路。
校長必須注重自我成長
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人物。要引領一所學校發展,校長必須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手段。因此,不斷學習“充電”,提升自我素質是校長們最迫切的需要。
五一路小學校長張之平最盼望的就是能得到更多提高和成長的機會,“希望能給我們更多培訓的機會。讓我們能接觸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校長,自己的理念和思路決定著一所學校的發展高度。
“校長不光要懂教學,還要懂法律、懂財務,我們希望能得到校長職位需要的各方面素質的全面培訓。讓我們這些校長更能勝任這個崗位。”太原市實驗中學校長孔韋忠表示。
尖草坪區科技實驗小學校長武晉峰表示,每個校長都是帶著期待和愿望走上這個崗位,他們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使命。希望主管部門能多體會校長們的難處,給校長們全方位的跟蹤指導,關注校長的心靈成長。
對此,市十八中校長張玲認為,除了參加統一培訓外,自我主動學習更有必要。“現在網絡提供了極好的學習平臺,只要我們想學習,就能找到學習的資源。比如網易公開課、 TED 演講等資源。校長必須是一個主動學習的人。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隨時學習,要給自己安排好每年的學習內容,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
校長是職業不是職位
市交通學校校長王晉文在校長崗位上已經干了20多年。他強調一點:校長是一個職業,而不是職位。校長應該成為一個職業人。“因為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人,一個校長的行為和導向有可能影響無數人的成長。我們必須為學生的成長負責任,必須有對教育規律的敬畏,加強自我修養的提高,不斷自我成長。”但是同時他也表示,“很多人有當校長的欲望,但是沒有當校長的意識。如果抱著當校長就是當‘官’的想法,那是不行的。”
市第三實驗中學的常寶成校長提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什么是“名校長”?名校的校長就是名校長么?是名校造就了名校長?還是名校長造就了名校?“我們更需要能引領學校發展、能把學校打造成名校的名校長。”
他希望教育管理部門加大對名校長的政策鼓勵,讓更多年輕人把成為“名校長”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方向,也讓校長們能因為有了“名”能實現更大的教育理想。他認為,一個名校長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多學習,勤思考,不斷自我提升。要帶著對教育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勇于實踐,但不能冒險。“教育是一個非常謹慎的工作,我們不能拿任何一個學生的未來去冒險。”
市二十七中校長賈翠蘭的話很精辟,“做校長永遠要記住這句話:勿忘使命,敬畏教育。人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因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名家指路、個人感悟。我們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所以要多讀書、多交流、多學習;守底線、守規矩、守規則;不懈怠、不平庸,不隨波逐流。”
渴望給校長“減負”希望明確學校責權
作為我市一所優質中學的校長,張玲對目前自己每天忙于應付各種事務感到不堪重負。“現在校長是學校的第一責任人,這就意味著各種和學校有關的事情都需要校長出面處理。從省里市里的各種工作安排,到縣區某一個局召開的會議,都得校長親自去。這樣的工作性會議占用了校長們大量時間。真希望校長能有更多時間用來聽課、評課、思考學校管理、關注教育發展方向,而不要被各種繁雜的事務所湮沒。”
張玲還希望,能出臺學校法,明確一所學校的職責、權利、義務到底是什么,如何界定。“學校不能是無限責任的主體。如今,孩子在學校里發生任何意外,學校都難脫干系。學校的邊界非常不清晰。這造成學校在正常工作中畏首畏尾,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校長的心思難以集中到提升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上。希望能出臺學校法,明確學校的權利和義務。”記者岳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