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一:抑郁癥的征兆
抑郁癥已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現象。其實,抑郁癥并不可怕,只要發現及時,治療科學,是可以康復的。在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下.許多人都與“抑郁”有過交往.只是多數人能通過自我調節戰勝了它。少數人卻過不去這道坎.使它成為揮之不去的疾病。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抑郁,預防抑郁,幫助自己或身邊的人擊退抑郁。
抑郁癥的征兆
1,心境抑郁,情緒低落,悲觀絕望,覺得生活沒有意義。
2.喪失興趣,平日的愛好都感到沒有興趣,尤其是體驗不到樂趣。
3.精力喪失,因而懶于工作,懶于家務勞動
4.自我評價低。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自責
5.行動遲鈍,感到自己變笨,嚴重時不語、不動、不食
6.有些人會出現自殺意念及行為
7.食欲減退、口干、便秘。體重減輕。
8.睡眠障礙。如早醒、入睡難、睡眠過多
9.性欲減退,閉經,陽萎。
l0.各種軀體不適感:心悸、胸悶、心慌、惡心、嘔吐等
(張楠 整理)
***鏈接二:抑郁癥在國外
美國:“國家消滅憂郁癥日“
早在8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就把每年的7月1日作為“國家消滅憂郁癥日”。美國衛生機構為消滅抑郁癥采取了許多措施,例如,一些醫院每年給那些有利于消滅抑郁癥的影片評獎,每年評選10名優秀的治療抑郁癥的醫生,并頒發獎品。
德國:職場心理恐怖
德國社會學家介紹,德國10%的自殺事件是工作崗位上的心理恐怖現象造成的,因“心理病”而提早退休的人數在直線上升,日益增加的生活壓力和失業壓力令一些人精神抑郁萎靡。
法國:建立“抗重壓”中心
法國企業采取措施消除雇員重壓感:有些企業不惜花大錢以預防為主,建立“抗重壓”中心。企業各部門每年制訂一份有關計劃,嚴格避免重壓現象。一些企業還設立了“休息室”,室內擺飾優雅,四面墻壁上都畫著棕櫚樹,光線柔和,內設躺椅、床墊,還有連環畫,音樂愛好者也有自己的美妙天地。
日本:逗牧羊犬來放松
東京一些電腦軟件公司,每月花重金定時牽來憨態可掬的牧羊犬,讓公司雇員放下手中的工作來逗弄牧羊犬,從而達到消除因工作緊張而帶來的精神壓力。
***鏈接三:你不了解的世界:兒童也抑郁
不要以為天真快樂的孩子就與抑郁癥無緣,患抑郁癥是不分年齡的——在任何一個年齡段或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患上此癥。幼童也不能幸免。根據美國政府2005年底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僅2004年,在美國就有1/10(220萬)的青少年出現過明顯的抑郁癥病狀。
抑郁癥是一種漸進性疾病,對于青少年患者來講,歲數大的患者所面臨的危險較歲數小的要大。例如,在16歲至17歲的美國抑郁癥患者中,12%的人出現過明顯的抑郁癥病狀,而在12歲至13歲的患者中,5%的人被診斷患有明顯的抑郁癥病狀。在14歲至15歲的患者中,患有明顯抑郁癥病狀的人的數量則為9%。
兒童抑郁癥與成長過程中的傷感及日常情緒變化不同。兒童在生活中會感到傷心,但不一定代表他們患了抑郁癥。但是如果癥狀持續很長時間,已經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那么他有可能是患了抑郁癥,應盡快去醫院接受相關檢查。
兒童抑郁癥的表現有:
· 生氣,易怒
· 傷心,失望
·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
· 對別人拒絕很敏感
·食欲明顯變化
·睡眠變化,失眠或嗜睡
·哭泣
·注意力無法集中
·疲勞或精力不足
·身體不適,治療效果不好
·有無用感、罪惡感
·想到死亡或自殺
·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下降
***鏈接四: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抑郁"!
由于基因、心理及生理特征的不同,女性比男性容易患抑郁癥。在世界范圍內,女性遭受抑郁癥困擾的幾率是男性的兩倍。
女性易患抑郁癥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基因因素。遺傳因素提高了女性患抑郁癥幾率的50%。二是女性更容易緊張。調查顯示,女性更容易抱怨說她們正處在緊張的情緒之中。和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遭受某些極度緊張的特殊狀況,如性虐待、家庭暴力等。三是妊娠、產后的特殊生理時期。大約10%-15%的母親在生育后的6個月患有抑郁癥,在妊娠期間患抑郁癥的女性幾率更高。
女性應該對抑郁癥有足夠的認識,警惕抑郁癥的困擾。抑郁癥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對于病情不嚴重的患者可采用心理治療,如支持性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人際關系心理療法等。嚴重的患者可在心理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藥物治療。同時,由于女性具有特殊的生理特征,在抑郁癥的治療上可以采用一些特殊治療方法。對于更年期抑郁癥,可以使用雌激素作為補充治療。對于懷孕期和哺乳期抑郁癥女性,國外正在研究采用"強光療法"代替藥物治療。
***鏈接五:抑郁癥也能“傳染”
美國近日公布的一項醫學研究結果顯示,為確保子女免受抑郁癥的影響,患抑郁癥的父母應積極接受治療,否則他們的孩子也有可能會產生焦慮和心理問題。
研究工作表明,患抑郁癥的媽媽如接受治療,她的小孩可能就不必服用抗抑郁藥物;如果她的抑郁癥在4個月的療程后消失,她的小孩患抑郁癥或出現其他行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反過來,如果媽媽患抑郁癥卻不治療,孩子身心失調的可能性也會加大。
**數字說抑郁癥
·當前全球的抑郁癥患者已達3.4億,大約每20人就有1人曾患抑郁癥,有13%-20%的人一生中曾有過一次抑郁考驗,而抑郁癥患者中有10%-15%面臨自殺的危險。
·1999年至2005年間,抗抑郁藥穩居全球暢銷藥品類別的第三位。全球每年用于抑郁癥的醫療費用達600億美元。
·目前抑郁癥在世界上常見的疾病中排第四位,在今后20年,抑郁癥將會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世界第二大疾患。
·2005年,發達國家抑郁癥患病率約為8%到10%。在美國,16%的美國人,即4600萬人口患有抑郁癥。中國目前抑郁癥患者超過2600萬,抑郁癥發病率約為3-5%,但是其中只有不到10%的人得到治療。
·僅2004年,在美國就有1/10(220萬)的青少年出現過明顯的抑郁癥病狀。
***“抑郁”的聲音
·“我的問題是,別人不給我找錯,我自己找自己的碴。”——一位抑郁癥患者的自白。
·“容易患抑郁癥的并不是那些走投無路的人。相反,那些工作認真、勤奮、有前途、有潛力的人最容易患抑郁癥。”——美國心理學家托爾。
·“要是‘黑狗’(他對抑郁癥的稱謂)開始咬你,千萬不要置之不理,要是嚴重的征象已持續了數周,而且還有自殺念頭的話,那就趕快去看醫生。”——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也曾患過抑郁癥,他曾以親身經歷告誡人們。
· “我敢斷言,那是在生活中所能經歷的最可怕的事情。”——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丈夫克勞斯親王也曾遭受抑郁癥痛苦。
·“連金錢也不能讓我快樂。”——著名笑星“憨豆先生”也在接受抑郁癥治療。
·“生活太美好了。我一定要徹底戒掉酒精和毒品。”——美國喜劇明星金?凱利也承認自己一直在受到抑郁癥的困擾,在他笑星的背后,卻是難以擺脫的心理低潮。
·“所有人都應關心抑郁癥患者,不要歧視他們;抑郁癥患者一定要去看醫生,爭取早日擺脫抑郁癥的痛苦和折磨。”——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崔永元,公開承認自己是抑郁癥患者。(張楠 / 環球周末工作室)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