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在線消息:萬眾期待的世界杯賽事舉行得如火如荼,國際足協及業界均表示,今屆世界杯將成為有史以來最賺錢的體育盛事。無論國際足協、贊助商、電視臺,還是國旗商、啤酒商、球鞋商,大都賺個盆滿滿,經濟效益遠超奧運。國際足協收入預計達161億港元,純利112億港元,其中電視轉播權占了114億港元,其他收益則來自贊助、紀念品專利及門票收益。
adidas足球商品進帳增14億
過去20年來,國際足協所得的贊助金增長了8倍。可口可樂、麥當勞及adidas等15家公司各支付了4億港元而成為今屆的“指定贊助商”。這一筆巨額贊助費估計物有所值,因為贊助商知名度大升,全球銷售亦可望增長。
作為指定贊助商,adidas可于每場賽事打廣告,比兩個主要競爭對手Puma及Nike大為有利。adidas表示,今年跟足球有關的商品會帶來百億港元進帳,比去年增加14億。該公司估計將售出150萬件球衣、100萬對新款球鞋、1500萬個價值1000港元的世界杯足球。上屆它只售出600萬個足球。
英國的足球經濟組織估計,全球有28億人收看世界杯賽事,比奧運觀眾觀眾高出7倍;而決賽將會吸引12億人收看,占全球總人口17%。這比今年最多人看的體育賽事美國超級碗高出10倍。轉播權雖然高昂,但電視臺可從廣告贊助獲取巨利。以英國ITV為例,在英格蘭賽事期間播放30秒廣告要付214萬港元,比一般黃金時段體育賽事高2倍多。而ITV跟百威啤酒及EDF
Energy所簽訂的贊助合約,據稱總值7000萬港元。
當然,世界杯最價值連城的還是球員。今次出戰決賽周的英格蘭國家隊的市場價值便逾35億港元,他們的市場號召力可從各式各樣的商品反映出來。
32決賽國 經濟收益1859億
英國經濟及商業研究中心(CEBR)估計,“世界杯效應”將會為打入決賽周的32國帶來1859億港元經濟收益,其中單是英國便有185億港元進帳。不過雇員請病假看世界杯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有可能抵消收益。CEBR估計每場比賽可令雇主蒙受7億港元損失;“缺勤管理”公司Active
Health Partners的估計更高達14億港元。
在世界杯的一個月內,相信到處都可以聽到難以置信的足球故事,雖然大都跟踢球無關。孟加拉從未入圍世界杯決賽周,卻無損國民收看世界杯的興致。上周,該國大學生一聽到校方來不及在世界杯前換掉兩部壞電視,便立即大肆破壞宿舍,并焚燒家私。葡萄牙及烏克蘭政府均呼吁商業機構效法政府遷就上班時間表,好讓員工可欣賞國家隊的賽事。
就算對足球沒興趣都可以受惠于世界杯熱潮。維珍理財一份報告指出,因為世杯期間冷落伴侶,英國人會花90億港元跟伴侶外出吃飯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