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幼兒園里唯一一輛兩輪兒童自行車
每天早上或晚上,清華園里總能看見一名面孔令人十分熟悉的女孩在長跑,她就是馬宇歌。為了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從宇歌小時候起,爸爸就提出兩個要求,一是每天要跑步,一是每天堅持按時做眼保健操不致視力下降。
后來小宇歌上了北京市西城區棉花胡同幼兒園,到她家有5站路的距離,約3公里遠。宇歌當時剛好3歲,馬弘毅漸漸讓她在前面帶路,跑步回家,自己則一路相隨:這既是為了鍛煉孩子的體質,也是讓孩子增強記憶力學會自己認路。
1991年暑假,馬弘毅給4歲的女兒買了一輛兒童兩輪自行車,讓她自己騎車鉆胡同去上幼兒園。小宇歌可高興了,每回高昂著小腦袋,騎著小自行車,快快樂樂地上幼兒園、下幼兒園,引來小朋友們一派羨慕的眼神。當時在棉花胡同幼兒園的自行車棚里,所有老師都知道,唯一那輛兒童自行車的小主人是誰。
馬弘毅說,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長要逐步走出他的視野,好比小鴿子,須逐漸對之放手,促其越飛越遠。
五、箴言送給同齡人: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在大學,到底是該好好學習,還是要好好放松一下?為什么會有著名高校學子因不適應大學生活而退學?”在昨日武漢十一中召開的座談會上,一些高三學子當面向馬宇歌提出這種問題。
宇歌說,高中跟大學生活有著本質區別。高中特別是高三學習極其緊張,這么緊張地學到底是為了什么,每人心里十分清楚;到了大學,相比之下一時那么空閑,加上高考愿望已經實現,再往前走的目標突然缺失,剛一邁入高校的新生,由于不知怎樣支配這么一大堆完全屬于自己、過去不可能有的富余時間,容易陷入不知所措的茫然狀態。
“因此,要開闊視野,從長計議,必須規劃好自己的整個人生!”馬宇歌接下說,10歲之時,她就立志14歲以前走完全國,這在當初大多數人看來,幾乎是項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但是,她按自己的計劃,一步步踏踏實實去做了,后來居然也就完全落實和實現了它們。高三學子從現在起,應該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不要將目標僅僅盯在考完大學就完事上。人的生命有多長、人生目標就需要訂多長。當然,目標計劃也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很難一次解決,所以,還要一段接一段進行自我科學規劃。階段性的目標經過深思熟慮一旦被確定下來,以后務必堅定執行自己制定的計劃。否則訂了不如不定,反倒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消磨意志。
馬宇歌那句結束語令人永遠難忘:“大家一定要學會,在生活的不斷創造中,去感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編輯:張楠 來源:共青團湖北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