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喇叭見證了越南社會的發展。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早晨7點,越南河內老城區街頭的大樹開始“說話”:“市民們請注意,飼養貓狗的家庭請準時到防疫站領取疫苗;明天下午各街道將展開衛生大掃除……”在今日越南各地,安裝在樹干上或電線桿上的大喇叭仍然隨處可見,并在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人因此風趣地說,越南人從來不寂寞,因為他們有大喇叭的陪伴。
在抗美救國戰爭中立功
大喇叭廣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越南獨立戰爭時期,特別是在抗美救國戰爭中更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當地人回憶,每當美軍戰機發動空襲時,大喇叭就會發出緊張急促的防空警報,提醒軍民迅速轉移。當時,越方的糧食運輸安排和征兵動員令等也大多是通過喇叭傳達給各方的。
大喇叭里還不時傳來鼓舞人心的戰場捷報,比如民兵小分隊深夜奇襲美軍哨所等等,這些消息經常使戰地軍民激動得徹夜難眠?梢哉f,大喇叭是戰爭時期越南軍民的“貼心寶貝”和有功之臣。
1976年全國統一后,越南政府有計劃地把大喇叭推廣到各地。一時間,大喇叭深入到越南的大街小巷。尤其對那些生活在邊遠山區的老百姓來說,大喇叭的出現成為一件新奇事。甚至有山民望著高高掛在樹干上的“怪物”發愣,搞不懂說話的人是怎么“躲到”喇叭里去的。當時越南的經濟條件還很困難,家里有臺收音機就算是奢侈品了,城市又常常停電,因此大喇叭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廣播內容與時俱進
時至今日,越南的電視節目、報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互聯網、手機等現代化工具也已進入很多越南家庭,不過大喇叭依然占據著一席之地。胡老先生在河內市西湖郡從事廣播工作近三十年,對大喇叭情有獨鐘。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河內,一般每個坊(相當于中國的街道)都設有自己的廣播站,直屬人民委員會管理。自上世紀90年代起,大喇叭廣播的時間安排在上下午共兩次,每次時間為30分鐘。內容主要是轉播電視臺的新聞節目、發布重要通知等,新聞之后也播放一些音樂節目;遇有特殊情況時,則可以打破常規,連續不斷進行播音。
目前,大喇叭主要集中在老城區,除了居民居住的街道外,一般學校也還使用。此外,農村地區使用大喇叭也較為普遍,播出的都是農家事,對老百姓來說非常實用。而且,老年人愛聽的民族樂曲和地方戲,年輕人喜歡的流行音樂都是廣播的范圍。其中流行音樂大多是中國流行樂的翻版,如“妹妹你坐船頭哦,哥哥在岸上走,恩恩愛愛纖繩蕩悠悠……”等歌曲的改編。而且,大喇叭廣播電臺還在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內容。一位越南木材商林先生對記者說,他就是聽了喇叭廣播的一則關于中國木材市場潛藏巨大商機的新聞,才著手開拓對華木材貿易的。目前他的木材生意做得很紅火。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