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最近一段時期,國內肉、蛋等食品價格上漲較快,對居民生活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生活帶來一定影響。此次食品會不會繼續較快上漲?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商務部的市場運行監測表明,目前國內市場供應,除豬肉供應偏緊,其他食品基本都可以得到保障。
由于成本上升、季節原因、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一些食品價格出現波動,屬于正常情況。
預計下半年食品漲價幅度會比上半年趨緩。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對記者說,此次食品漲價,是結構性的漲價。現在是總供給大于總需求,許多產品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
食品除了豬肉供應偏緊一些,其他種類供應都沒有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認為,從當前我國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狀況看,不存在商品價格普遍持續上漲的條件。此次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推動。而食品漲價,是在我國農業生產健康發展的情況下發生的,是工農和城鄉之間利益格局調整的正常表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盧中原對記者說,2004年至2006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三年豐收,今年夏糧又豐收,糧食供給基礎比較穩固,目前國內糧食生產能力比較扎實穩定。在市場價格調節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給增長潛力較大,未來食品價格不會繼續較快上漲。
總的來看,當前我國消費物價漲幅還比較溫和。按照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即扣除能源和食品價格以后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1-6月僅為0.9%,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控制在低水平上。
姚景源認為,隨著各項措施下半年逐步到位,食品價格快速上漲的勢頭將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有可能控制在4%以下。(新華社電 記者 張毅 張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