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潘銳教授則指出,從名稱上來看,新機制將布什政府期間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提升了一個級別。
據中方官員介紹,此次中美對話的戰略對話部分主要涉及中美關系、國際和地區問題、全球性問題3個議題。經濟對話部分的主題則定為“凝聚信心,恢復經濟增長,加強中美經濟合作”。
按照日程,兩國經濟團隊的高官將于27日下午舉行首次會面。而從28日上午開始,雙方經濟團隊還將進行更正式的對話。當地時間28日下午4時45分,兩國將在白宮西側的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舉行聯合記者發布會,發布共同聲明。接下來從5時20分開始則依次是美中兩國分別舉行的記者會。
四方面話題或是重頭戲
與以往的戰略經濟對話類似,中美間新的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也被定位為探討“涉及兩國關系的全局性、戰略性和長期性問題”。當然,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中美雙方不可避免也會談到,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新形勢下,兩國都有了更多新的關切。
王勇認為,在本周的對話中,中美兩國的探討將主要在四方面展開:一是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的安全問題;二是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改革;三是市場開放問題;四是能源問題的合作方面。
事實上,在本次會議之前,兩國也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表達了各自的一些訴求,力求“先聲奪人”,掌控對話主動權。為了給這次會議“熱身”,兩位華裔美國部長本月中旬雙雙到訪中國,就節能減排和新能源合作到中國“探路”;而在上周中方的吹風會上,中國外交部和財政部的兩位高官則再次明確表示,希望美國采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保持美元匯率穩定,確保中國持有美國資產的安全。
而美方顯然也看到了中國等債權人的擔憂。最新消息稱,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將應政府要求出席本周的中美對話,當局希望通過他的現身說法,來最大程度打消中國對投資美國的憂慮。
專家表示,除了諸如匯率、貿易保護以及市場開放等“傳統話題”,在奧巴馬政府上臺后,中美間的一些新議題可能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
王勇指出,中美都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在這種情況下,面臨國際社會壓力很大。在應對國際壓力方面,可以有合作的空間,彼此協調。但另一方面,由于雙方發展階段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美國作為發達國家,需要承擔更明確的義務。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認為,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不能與發達國家看齊。
專家還指出,奧巴馬政府已確立了發展綠色經濟的新增長戰略,政府大量投入,工商界也積極響應。在這方面,美國看重的是中國的巨大市場。而對中國來說,則可能會敦促美方盡快以比較低廉的成本來轉讓技術。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朱周良 編輯:王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