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微降但通脹壓力仍存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2.4%,較2月份2.7%的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但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有關專家表示,上半年CPI仍會持續上行,可能在年中6、7月份達到4%左右的高點。
針對一季度CPI2.2%的漲幅,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首先是翹尾因素。其次低溫雨雪等天氣因素的影響較大。一季度,鮮菜價格上漲20.4%,鮮果價格上漲15.9%。一季度價格上漲中,食品價格影響1.64個百分點。
李曉超表示,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還包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振蕩走高、國內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等購進價格上漲較快。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指出,我國CPI還會持續上行,“翹尾因素會繼續起作用,城鎮化進程也會使農產品供需緊張從而推高農產品價格,勞動力成本上升也一定程度上加劇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大概在年中6、7月份達到4%左右的價格高點”。
李曉超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全年實現今年CPI漲幅3%左右的預期目標有一定困難和壓力,但經過扎實工作和共同努力,這一目標能夠實現。
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報告稱,二季度CPI將繼續保持溫和上漲態勢,出現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較小。發改委認為,二季度新漲價因素將有所減弱,但由于翹尾影響的增加,CPI累計漲幅會略高于一季度,初步預計上半年累計漲幅2.5%左右。
消費額增近18% 結構調整顯效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374億元,同比增長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個百分點。
同期,城鎮消費品零售額累計30571億元,同比增長18.4%。另外,我國熱點消費快速增長,其中,汽車類增長39.8%,家具類增長37.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9.6%。
專家表示,將近18%的消費增速在近些年都屬于相當高的水平,消費仍處于快速增長的通道。這種持續快速地增長體現出我國經濟增長確實地實現了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變。
事實上,一季度經濟增長中結構調整已顯成效,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更為合理。一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為52%,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9%,拉動GDP增長6.9個百分點。進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9.9%,拉動GDP-1.2%。投資貢獻率仍為最高,但相對去年有所回落,貢獻率由去年的94.6%回落到今年一季度57.9%。